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是一個經濟激澎湃的年代,也是一個以空虛和失落收場的時代。1968年,日本的經濟實力超越西德,為全球矚目的經濟大國。國單獨占領日本,然而在拆遷賠償計劃尚未完全實施之際,國際形勢驟變。隨著中國解放戰爭接近尾聲,蘇冷戰的序幕也緩緩拉開,日本作為遏制中國和蘇聯的橋頭堡,其重要日益凸顯。于是,國對日本的政策也開始有所調整。1949年5月,國單方面宣布停止拆遷賠償計劃,給日本經濟提供了息的機會。不久后,朝鮮戰爭的發又將日本推上了歷史的舞臺。舊中國的貧窮并非偶然,而是由于長時間的戰和匱乏的經濟環境。然而,我們并沒有因此而放棄,而是憑借勤勞和智慧,逐步推工業的發展。同時,我們也遭到了以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和封鎖。

日本政府在二戰后利用從國賺來的錢投資開廠,實現了經濟的復蘇。三菱集團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們原本為日本制造各種武,但在戰后憑借軍的訂單起死回生,現在已經為日本最大的財團。通過20年的經濟發展,到上世紀70年代,日本的GDP總量已經僅次于國。然而,繁榮的日本也開始變得狂熱起來。20世紀80年代的東京,人的街頭,巨大的廣告招牌應接不暇,谷的燈紅酒綠和汽車轟鳴奏響了日本經濟繁榮的進行曲。日本的財富不斷流國,引發了國民眾的不滿。日本政府在公共事業上瘋狂燒錢,資金充裕的日本似乎只會將資本流最賺錢的地方。然而,這是否是一種完全的浪費?公路橋梁、港口開發、旅游度假福利設施等大基建時代的開啟,或許在當時看來是一個不明智的選擇,但在現在看來,這些公共事業為日本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社會的繁榮做出了貢獻。

然而,日本的繁榮并非長久。房地產行業為資本的主要流向,而中小企業卻因缺乏資金和能力只能在國市場耕耘。日本的老百姓因為不產翻倍增長而將畢生儲蓄投其中,期待未來的升值。這種行為導致了日本房地產和市的虛假繁榮。盡管普通人的收有所增長,但整個社會的價也在上漲。然而,人們消費的想法難以抵擋,這除了政府的推外,也反映了大多數人認為好的日子將持續很久。因此,即使消費品的價格是他們工資的數倍,他們也會選擇貸款。

然而,現實的轉變往往來得猝不及防。實經濟是一個國家的命脈,不能忽視。土地和房產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許多工廠和企業難以維持正常的利潤率,無奈之下只得投于炒房和炒的行列。然而,這種過熱的虛擬經濟已經嚴重阻礙了實經濟的發展。為了遏制過高的房價和過熱的市,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拋售票,日本市如同泄洪般狂瀉不止,土地價格也隨之急劇下跌。這不是日本政府想要看到的結果,但此刻他們已無力回天。正如經濟學泰斗薩繆爾森所比喻的,日本從此迎來了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期,泡沫破滅后只剩下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