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這個詞現在非常流行,這幾天大家都在談論。我的朋友蔡照明是房地產銷售方面的專家,他問:“董宇輝是不是就是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我看了很多關于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權威說法,還做過三期原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先生關于新質生產力的一篇專業分析。若是問董宇輝是不是代表了新質生產力?難以一言以蔽之。蔡照明說,“第一,董宇輝用好了新型直播工;第二,他塑造了新的農民和消費者的關系;第三,他自己為新的勞隊伍的代表;第四,他一舉替代了小撒的新知+董卿的煽+陳偉鴻的帶貨(企業家專訪)。”“董宇輝一個人干翻了一個團隊,所以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效果。”他補充寫道。關于董宇輝到底算不算新質生產力,我認為這個問題可以展開談談。近日《人民日報》刊發了中央財辦有關領導同志的一些意見,關于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打造新型的勞者隊伍。包括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第二,強調用好新型生產工。特別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賦能發展新興產業。第三,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通過改革開放,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讓各類先進優質的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通和高效配置。我看到這三個說法,忽然就想起來年輕時候學習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上的生產力三要素:第一是勞力,第二是勞,第三是勞對象。其實說來說去還是“人”,董宇輝也是人。勞力是生產力當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質要素的創造者和使用者。質要素無論怎麼先進,只有和勞者結合起來,才能形現實的生產力。勞手段,它是生產經營產品、提供服務過程當中用以改變或者影響勞對象的一切東西,包括實的勞手段和非實的勞手段。勞對象就是把自己的勞加在其上的一切質資料,一類是沒有經過加工的自然環境中的質,像礦山、森林;還有一類是經過加工的質,像棉花、鋼鐵、糧食等等。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謝鋒也有個說法,他認為“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才能不斷提高科技果轉化和產業化的水平”。這倒是說到上了,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這三個東西,缺了哪一環也不行。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新產業是重點任務。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是構建現代化產業系的關鍵,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現在到都是人工智能,好多企業、工廠里邊沒人,可能有兩個看電腦、看儀表的工人,剩下的全是機人在干活。如果100年前的人穿越未來,突然進這個工廠,那不得嚇著了?以科技創新推產業創新,強調必須推廣應用新一代信息技,也就是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賦能全產業系,特別是現在時髦的人形機人、元宇宙、車聯網、聯網等等,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帶作用。作為《中國商報》的創始人之一,我在單位工作了很多年,對流通行業略有一點了解,也寫過多年的社評。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用好國大市場和富應用場景,推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流通環節大有可為;布局未來產業,開辟新賽道,就是構筑未來發展的新優勢。經濟系會因為“新”而進步。說到底,董宇輝到底算不算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應該算。因為新質生產力第一條就是“人”。毋庸置疑,董宇輝是個特殊的人才,看他直播的觀眾太多了。那他直播的時候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去看?董宇輝的觀眾當中,可能觀眾偏多,我聽到好多大媽、大嫂說,“這孩子好看”。甚至我們胡同一個老太太居然對我說,“那孩子長得像你”。講,董宇輝怎麼可能長得像司馬南,人家是小鮮,是青年才俊,跟我完全不同。但是我心里也有點小得意、小高興。倒過來說,我提前長了董宇輝的樣子。祝愿董宇輝依舊朝氣蓬、蒸蒸日上。參考文章|人民網責任編輯|胡言 蔣話部分圖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