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周期、高長的新能源產業被視為推城市能級躍升、實現越發展的關鍵要素。在眾多站上新能源產業風口的城市中,數量較多的新能源企業、新能源中小企業活躍度更高、新能源投資熱度更高為重要的衡量指標。目前來看,深圳、上海和北京是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前20名的城市中的第一梯隊,其中深圳的產業發展更為均衡,北京和上海的新能源企業數量、層級、活躍程度更好。這三個城市都有一定的產業溢出效應,與周邊城市形了新能源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尤其是在長三角區域和珠三角區域。綜合來看,除了第一梯隊的城市,集聚度前20的城市并沒有拉開差距,各地針對新能源產業的產業政策同質化,產業發展現狀各有特點,競合關系復雜,并且已經出現了重復項目建設的現象,未能實現差異化發展。因此,要堅持因地制宜,強化新能源產業的科學布局是一項困難的任務。從新能源產業的細分領域來看,新能源汽車賽道吸引了更多的資金,伏和風電賽道表現平穩,儲能賽道備各地關注,投資逐漸增加。這也導致擁有新能源車企或有新能源車企布局的城市發展加快。然而,新能源車企并非決定因素,例如擁有廣汽埃安和小鵬汽車的廣州未進第一梯隊,綜合發展程度仍有待加強。只有像比亞迪這樣的龍頭企業的產能投放和布局才能被視為能夠改變一個地區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帶來整個產業鏈的延與發展。近年來,常州、武漢、南京、都、合的投資事件更為集,吸引資金更多。其中,常州以新能源電池制造為切點,專注于打造一條優勢產業鏈的做法為典范。深圳、上海、北京擁有50家以上的新能源上市企業,南京、蘇州、廣州、都、天津、杭州和寧波擁有10家至20家不等的新能源上市企業。然而,新能源上市企業的市值表現不夠穩定,往往會出現較大的變化,不時出現新能源上市企業表現不佳拖累相關項目建設的況。那些真正抓住了新能源風口的城市,因為吸納了較多的新能源產業頭部企業和優質企業,實現了較快的經濟增速,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城市乃至區域的競爭格局。然而,中國產業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總會在某一階段出現產能過剩,因此在各地紛紛投極大熱況下,人們開始探討新能源風口能夠持續多久,以及城市將如何保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優勢與特。自主品牌、產業積淀、技研發、人才梯隊等可能是制勝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