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目前搞大基建拉需求的作用有限,而擴大消費才是拉需和保障民生的最佳途徑。只有通過在財政支出中直接向中低收者提供支出,才能真正拉需,刺激消費。當前經濟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周期過剩和消費不足。傳統的基建投資和出口方式在應對過剩經濟時遇到了困難。目前唯有擴大國消費才能實際地推經濟的恢復和增長。然而,試圖擴大住房、汽車和奢侈品消費并不合時宜,只有大規模增加勞者個人和家庭收才會產生顯著效果。

理論上講,只有通過國民收的初次和二次分配才能使勞者增收。然而,目前我們看到企業效益普遍不佳,大量企業減產減收,不企業破產倒閉,員工減薪和下崗失業使得初次分配中增加收的說法已經為空話。只有通過國家進行的第二次分配才能改善目前的困境。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只有整個社會的消費價值與產品價值相等,社會再生產才能持續進行。而社會產品過剩的直接原因是購買力相對下降。如果生產者的工資收低于社會商品價值,就會導致產品過剩。如果沒有錢購買庫存商品,社會再生產怎麼能正常維持呢?

實際上,企業上的稅款可以看作是企業創造的產品中尚未實現社會價值的部分。只有把過剩產品全部賣出,企業才能恢復生產。但財政收無法轉化為社會購買力,怎麼能消化剩余產品呢?因此,增加財政支出中的中低收者的消費支出,無疑是實現社會再生產正常化的重要條件。可以考慮通過擴大失業補、提高最低收者的救濟補、提供住房信貸息、給予農產品生產和生產資料補等方式,增加低收者的保障生活支出,從而擴大消費。同時,對一些旅游產品價格實施政府管制,刺激老年人經濟也會產生有效果。比如開通老年人專列,限定旅游景點價格,擴大異地醫保(住院或購藥)直接結算地區范圍,限制降低住宿和房租價格等等,都會有效擴大社會群的消費。

除了必須開展的項目外,國家在財政基建投資上應適當。解決民生問題和保障經濟良運轉應該優先于基建。當然,國家財政負擔也很重,而面對14億人口的社保力更大,因此解決低收者消費問題也不能過于急躁。要知道,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