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關于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優化“保險+期貨”模式,支持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的開發,以更好地滿足涉農經營主的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需求。近年來,“保險+期貨”作為一種金融支農惠農模式,取得了積極效,規模和覆蓋面持續擴大,逐漸推我國傳統農業風險管理理念向市場化方向轉變。

“保險+期貨”是一種創新型農產品價格風險管理業務,其核心機制是將農民悉的“保險”與專業強的價格風險管理工“期貨”相結合,利用期貨市場對價格風險進行轉移。而言,農戶向保險公司投保保險產品,確定保險合同保障價格。在保險期間,如果通過期貨市場反饋的農產品市場價格低于保障價格,保險公司將賠付農戶差額部分。保險公司則通過購買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的同品種場外期權進行再保險,對沖可能發生的賠付風險。

目前,“保險+期貨”已經為服務鄉村振興、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據中國期貨業協會的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國共有73家期貨公司通過“保險+期貨”模式為大豆、玉米、生豬等18個品種提供了風險管理服務,累計承保貨值達1346.04億元,涉及現貨數量共計2749.65萬噸。項目覆蓋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24個縣,涉及了538.7萬戶農戶、310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488個家庭農場和2349個涉農企業。共投保費67.2億元,實現賠付44.93億元。其中,期貨易所支持保費21.85億元,參保主自繳保費20.44億元,政府財政補保費20.33億元,期貨公司捐贈保費2.96億元,自繳保費賠付率達到219.81%。中國期貨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期協制定了“保險+期貨”領域首份業務指引,并進一步優化完善“保險+期貨”業務專項評價方案,倡導行業將自發展融國家戰略,實現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統一。期貨易所作為首倡者和推者,對“保險+期貨”項目資金和模式創新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

為進一步推“保險+期貨”,上海期貨易所計劃在2023年支持云南、海南兩省的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支持資金約1.4億元;鄭州商品易所計劃支持36個項目,包括蘋果、紅棗、花生等特農產品的“保險+期貨”,全年支持資金約1.8億元,同比增加了50%;大連商品易所今年以來共支持了玉米、大豆種植面積超過170萬畝的項目,總保費約為2.4億元。地方政府在“保險+期貨”項目中的主導作用也不斷增強,比如江蘇、廣西、廣東、湖南等多地政府明確表示將繼續給予資金支持,并提高了財政資金支持比例。地方政府還在項目的深度上加強了參與,例如廣州創新了“保險+期貨”的財政支持模式,通過“階梯式”保費補政策平衡生豬養風險,提高了財政補資金的使用效率。新疆也出臺了政策,明確將在2024年試點棉花收保險,以優化棉花的“保險+期貨”模式。

此外,近年來,“保險+期貨”模式和品種創新不斷推進,其中一個亮點是加強了界合作,形了“保險+期貨+N”的綜合支農合力。大連商品易所為了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推出了“銀期保”大豆專項項目,通過結合銀行和龍頭企業形閉環,為大豆種植業提供全過程金融保障。此外,保險保障的范圍也在不斷拓寬,目前,“保險+期貨”已經覆蓋了18個農業品種,并得到了有效延。例如,廣發期貨等多家期貨公司聯合太平洋保險創新推出了魚飼料“保險+期貨”項目,為水產養戶提供更全面的保險保障。目前,該項目已提供風險保障超過10億元,累計承保魚飼料超過50萬噸。飼料“保險+期貨”也在逐漸拓展至鵝、鴨、牛等養領域。

為進一步推“保險+期貨”,需要各方合力進行優化和完善。首先,應不斷拓展服務農業產業鏈的長度和深度,提升產品設計能力和定價易能力,富農產品期貨期權品種,優化期貨易者結構,擴大期貨市場容量。其次,應形保費資金供給的多元化和長效化,通過中央財政獎補等手段引導地方政府建立常態化補機制,優先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地區項目開展,并鼓勵東西部協作資金和其他社會幫扶資金支持項目開展。此外,還應完善“保險+期貨”工運用的常態化和機制化,推由期貨易所主導的推廣試點,更好地發揮地方政府、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在農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總之,推農產品期貨期權產品的開發,促進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的重要任務。通過優化“保險+期貨”模式,進一步發揮金融工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推鄉村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業風險管理向市場化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