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曝了海南三亞荔枝菜市場兩個商家被上了缺斤短兩的黃牌警告,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荔枝市場監督管理所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應稱,這些黃牌需要掛滿30天,然后才能撤下來,以此來督促商家改正不良經營行為。實際上,被掛牌的并不只是三亞的商戶。今年6月,廣東深圳市市場監管局明監管局還開展了稱量缺斤短兩的專項檢查,在現場掛上了“因缺斤短兩被依法查商戶”的公示牌。此外,山東濟南、廣西南寧、福建廈門等城市也都采取了同樣的行

在日常生活中,缺斤短兩是最常見也最讓人痛恨的不良經營行為。一些不良商販為了賺取不義之財,要麼在計量上做手腳,要麼在稱重過程中耍小作,不擇手段地坑害消費者。由于他們行事,缺斤短兩行為常常令消費者防不勝防。雖然涉及金額普遍不大,即使到消費者投訴,不良商販往往只是被罰款了事。問題是,如果不能讓不良商販到切之痛,他們很容易再次采用相同手法,甚至更加惡劣地缺斤短兩,試圖通過其他方式彌補損失。

與常見的罰款相比,掛牌公示更加直觀和引人注目。一方面,它可以提醒消費者對商戶的違規行為保持警惕,更加嚴格地監督商戶的行為,避免上當騙。另一方面,通過這種“名譽罰”的方式,可以增加不良商戶的違規本,使其意識到自存在的問題并為此付出代價,從而糾偏那些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賺取黑心錢的行為。對于周邊商戶來說,掛牌公示不僅能夠清除市場上的不良商家,還能維護整市場經營環境。

有人擔心,掛牌公示會導致違規商戶“沒法做生意”。然而,這樣的擔憂顯然是多余的,因為誠實守信是開展生意的基本準則,無論是市場還是消費者,都不歡迎那些欺詐行為的“生意人”。讓不良商戶在接罰之外到切之痛,也正是掛牌公示的目的所在。這種做法明確表明了一種態度:只有自己不去做,才能避免被人知道。實際上,在餐飲市場和旅游市場上,許多地方都推出了“紅黑榜”,將缺斤短兩的不良商販公之于眾,為消費者提供參考。這無疑是市場管理中的有益探索。

當然,要想治缺斤短兩的問題,僅憑掛牌公示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明確的是,掛牌公示只是依法罰之外的輔助措施,既不能替代罰,也不應該只是一掛了之。對于那些屢教不改的違規者,應采取更加嚴厲的罰措施,以法律的嚴格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