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賺錢效應的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選擇將基金作為理財工。基金經理作為基金的核心人,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他們的投資風格和能力水平直接決定著基金的業績水平和風險程度。優秀的基金經理往往備投資者追捧,被譽為基民心中的“超級英雄”。近幾年,新能源和科技領域備市場青睞,一批專注于這些新興產業的基金經理穎而出,為所謂的明星基金經理。同時,這些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規模也呈現幾何式增長,一躍為百億、數百億甚至千億基金的掌舵人。然而,隨著市場風格的突然轉變,過去幾年熱門的賽道遭遇深度調整,許多明星基金經理的業績大幅回撤,引發了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合適的討論。

公募基金和基金經理的初衷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創造價值。從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不宜過大。然而,基金經理們似乎都在追逐管理規模的擴張,就像士兵中不想當將軍的不是好士兵一樣,沒有人可以免俗。但有些基金經理似乎天生站在規模對立面,一步步將規模拖深淵。

以基金經理劉田為例,他在中郵基金的管理規模從百億水至千萬。劉田曾管理著中郵基金的核心長混合基金,該基金規模從2015年底的99.50億元水至2018年底的43.68億元,水幅度達到56.10%。隨后,他又相繼管理了中郵創新優勢混合基金、中郵軍民融合混合基金和中郵趨勢選混合基金,這些基金的規模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水。劉田的管理業績不佳也直接導致了基金規模的水。

劉田的管理不佳并非個例,許多基金經理都面臨著類似的挑戰。他們的基金持續水的原因可能有多種,但與其管理業績不佳直接相關。劉田管理的基金在他的任職期間取得的回報都不如人意,其中包括中郵核心長混合、中郵創新優勢混合和中郵軍民融合混合基金。同樣,他在匯安基金所管理的基金也面臨著業績不佳的況。

此外,劉田所管理的基金往往重倉某些行業,而這些行業在2022年遭遇了深度回調,這也導致了基金的凈值表現不佳。這一況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劉田管理的基金規模不斷水。

總的來說,明星基金經理的管理規模并不是越大越好。從為投資者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基金經理應該在自能力范圍管理適當規模的基金。然而,很多基金經理似乎無法抵擋管理規模擴張的。他們的管理能力和業績表現直接影響了基金的規模。對于投資者來說,選擇一個合適規模的基金經理同樣重要,不能僅僅盲目追逐明星基金經理的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