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來,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已經在49個試點城市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制度標準的建設也在逐步完善,益覆蓋面也在不斷擴大。長期護理保險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健全社會保障系、促進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共發展果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有重大的經濟、社會和政治意義。據相關報告顯示,隨著人均期壽命的提高,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已達到26402萬人,占總人口的18.70%,預計到2035年將超過30%,為養老和護理負擔最重的國家之一。因此,實施長期護理制度既是現實需求,也是中長期發展的趨勢,采用社會保險形式覆蓋是解決失能人群長期護理困境的有效途徑。

自2006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發展養老服務業、醫養結合等,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2016年和2020年,我國啟了兩批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共涉及49個城市。在七年的試點期間,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制度標準逐步完善,益覆蓋面不斷擴大,積累了富的實踐經驗,為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目標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

從試點的進展況來看,2016年人社保部提出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指導意見,并在15個城市啟了試點工作。2020年,國家醫保局會同財政部再次印發了擴大試點的指導意見,將試點城市增加至49個。目前,所有試點地區都覆蓋了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其中26個試點城市還覆蓋了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國家醫保局和相關部委出臺了多項規范文件,明確了長期護理保險的保障范圍、資金籌集、待遇支付、管理服務等要求。同時,還制定了長期護理失能等級評估標準和作指南,推進了服務機構和人員資質認定、定點機構服務監管等制度規范的研究起草工作。

目前,試點地區基本形了穩定的籌資機制,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長期護理服務系,探索了政商合作的經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據2022年的統計數據,49個試點城市共有16990.2萬人參加了長期護理保險,其中120.8萬人到了相應的待遇。據報道,自試點建立以來,人均報銷水平每年約為1.6萬元,基金支付占個人基本護理費用的70%左右,有效減輕了失能人員家庭的經濟負擔和護理力。同時,全國共有7679個長期護理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護理服務人員超過33.1萬人,服務供給方面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在試點經驗方面,各地采取了多渠道的籌資機制,包括醫保基金、個人、單位和財政補助等方式。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經辦工作也為了一種模式,除了數幾個城市外,大部分城市都委托商業保險公司承辦長期護理保險。在護理服務形式方面,長期護理保險提供了定點護理服務機構服務、機構上門居家護理服務和居家自主護理服務等多種形式。待遇支付主要以提供服務為主,現金補為輔。失能評估是整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實施的基礎工作之一,試點城市不斷完善失能評估的標準和程序。同時,智能化手段也在優化服務過程中發揮了作用,通過信息化平臺和客戶端實現了對護理服務行為的實時監管。

總的來說,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試點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效,為應對老齡化問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未來,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加強監管和評估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為失能人群提供更加全面和優質的護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