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就2024年經濟工作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會議指出,2023年是新冠疫防控轉折點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盡管我國經濟面臨外部力和部困難,但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扎實進展。近期,我國不斷推出大國重和超級工程,為高質量發展的生注腳。

12月7日,世界最深、最大的極深地下實驗室——“錦屏大設施”在四川涼山土建公用工程完工,并正式投科學運行。該實驗室位于地下2400米,今后將發展為世界級深地科學研究中心。12月6日,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在山東榮正式投商運,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同一天,亞洲首艘圓筒型“海上油氣加工廠”——“海洋石油122”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在青島完建造。該裝置集原油生產、存儲、外輸等功能于一,每天理的石油可以供90萬輛小汽車使用。

11月28日,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主線貫通,刷新了多個世界之最。該項目越伶仃洋,全長24公里,雙向八車道,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明年通車后,從廣東深圳到中山的時間將從目前的約兩個小時短至30分鐘以。同一天,新一代國產CPU——龍芯3A6000在北京發布。龍芯3A6000采用我國自主設計的指令系統和架構,是我國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的新一代通用

這些大國重和超級工程彰顯了我國的科技創新實力。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和“海洋石油122”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都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并在相關領域達到全球領先地位。深中通道則刷新了多項世界之最。龍芯3A6000的推出標志著我國自主研發的CPU在自主可控程度和產品能方面達到新高度。

這些就背后,是我國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追求。例如,深中通道項目在進行國外調研后,組織了頂尖高校、科研院所、施工設計等單位進行全產業鏈系統攻關。這次調研讓人深刻認識到關鍵核心技無法依賴他國,因此我國更加注重自主創新。我國的創新投和產出也實現了雙增長,投總量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授權數和技市場合同金額均顯示出創新活力。

大國重頻頻上新,也表明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正在加速壯大。例如,深中通道的建設離不開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制沉管浮運安裝一船,以及自主開發的數字化管理系統。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占據了重要地位,中國半導件專用設備制造增加值也在迅速增長。

這些大國重的頻繁上新,彰顯了我國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新質生產力是我國布局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結果。大國重的推出表明我國的新質生產力已經初見效,為高質量發展注了新能。

通過大國重,我們看到了我國科技創新實力的快速提升、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加速壯大以及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形。這些就為中國經濟的破浪前行注了滿滿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