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呈現出產銷兩旺的態勢。從上半年各省市的汽車產量及新能源汽車產量來看,傳統汽車大省喜憂參半,而新晉的汽車產業大省則開始收獲部分紅利。

廣東、山東、江蘇、北京、遼寧、四川、天津、河南的汽車產量均在30萬輛以上,并且同比增幅也在20%以上。其中,廣東、重慶、山東、上海位居汽車產量前四位,都有百萬輛以上的產量。廣東僅新能源汽車產量就高達100萬輛。廣東和山東的同比漲幅喜人,重慶勉強維持均勢,而上海雖然產量也在百萬輛左右,但同比下降23%引發了關注。

與上海況類似,湖北、吉林、河北、廣西等汽車產業大省也出現了產量下況。吉林的產量甚至下降了三分之一,廣西的產量也腰斬。對于這些況,需要警惕并采取切實的措施來扭轉局面。

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再度為各省市區的關鍵變量。陜西、江蘇等省的增量都來自新能源汽車。而產量靠前的品牌則是比亞迪和理想。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發展迅速的省份,今年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也更為從容。

多個汽車產業大省及其省會城市、重要城市都提出了下一階段的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據各省市在2025年要達的目標,僅部分省市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就要達到1200萬輛以上,為今年產量的數倍。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的產銷平衡,還需要各大國產汽車品牌繼續發力,既要強力推生產,也要拓展銷路。

到各省的目標產量,廣東僅深圳和廣州就計劃年產400萬輛新能源汽車,與當前的產量相比,力不大。上海提出的每年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則更為謹慎。雖然西安提出要保持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的地位,但他們的發展更務實,并與多個國產新能源品牌保持切合作。比亞迪的工廠已經建設到了第四期,未來還有可能繼續擴容。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10萬的吉林、河南、湖南,兩年后的目標產量高達百萬。而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剛過10萬的廣西,兩年后的目標產量高達300萬。如此大的差額,并且時間不長,這些省區可能將面臨巨大的產銷力。

新能源汽車產業涉及電池、整車、儲能、氫能、新材料、電力等眾多細分領域,產業鏈條漫長,輻力強。因此,更需要踏實前進,而不是急于求。哪個省區的目標可以順利實現,業界已經清楚明晰。

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賽道擁、競爭激烈,但仍需遵循客觀規律,順勢而為。今天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大省與強市,無不是在多年前就開始布局扶持,默默深耕,才能取得今天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