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南山公安局通報,深圳恒大金融財富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大財富)的杜某等一批涉嫌犯罪人員已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這一消息再次引發了金融市場的軒然大波,而此前在8月底恒大財富宣布無法兌付后,投資者維權風波已經掀起。那麼恒大財富是如何從恒大集團旗下的理財平臺淪為一個涉嫌非法集資和詐騙的黑呢?背后是否還藏著更多的利益鏈條和法律風險?下面是對此問題的一些整理和分析。

首先,恒大財富的業務模式本存在嚴重的患。據中國恒大集團披的信息,恒大財富通過第三方發行主在金融資產易所備案登記并批準發行定向融資產品,所募集的資金最終以投資、借款、現和投資債券等方式流恒大集團系。自定向融資產品發起至停售,募資金額總計約為921億元人民幣,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尚未兌付本息的金額約為340億元人民幣。這種業務模式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自融自保行為,利用投資者的信任和期待來解決恒大集團的短期資金力,而非真正進行合規、有效和安全的理財投資。一旦恒大集團的現金流出現問題,或者市場環境發生變化,恒大財富就會面臨兌付危機,甚至出現雷的況。

其次,恒大財富的運營管理和信息披也存在諸多問題和不報道,恒大財富總經理杜亮及其父親合計投資了1000多萬元的資金,提前兌付了這筆投資,這引起了許多投資者的譴責。此外,恒大財富也沒有及時、準確地向投資者公布其業績、風險、兌付方案等重要信息,反而采取了降低兌付標準、推遲兌付時間、停止兌付等措施,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更糟糕的是,恒大財富還涉嫌使用虛假宣傳、誤導陳述、瞞重要事實等手段,導投資者購買其理財產品。例如,在其方網站上,恒大財富仍然標榜自己有“安全穩健”、“高收益”、“靈活便捷”等優勢,并聲稱“所有理財產品均由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承保”,然而實際況并非如此。

最后,恒大財富的案件涉及的法律責任和社會影響也非常嚴重。據公安機關的通報,恒大財富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或集資詐騙罪,這些都是嚴重的刑事犯罪行為。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對于這類犯罪行為,可以以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并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此外,恒大財富的案件還可能引發其他民事、行政、監管等方面的糾紛和罰,涉及到恒大集團、恒大財富、發行主、投資者、保險公司等多方主的權利義務關系。更重要的是,恒大財富的案件對金融市場和社會穩定造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不僅損害了投資者的信心和利益,還影響了金融監管的公信力和效力,甚至導致了一些極端事件和社會不安。

綜上所述,恒大財富的崩塌暴了恒大集團的資金困境、恒大財富的業務、運營失范、信息不明等問題,以及相關法律責任和社會影響。對于這樣一個涉及數百億資金、數萬投資者、數千員工、數十機構的復雜案件,應該依法依規進行徹底調查和理,追究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挽回投資者的損失,維護金融市場的秩序和穩定。同時,也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規范金融市場主的行為和信息披,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和理選擇,共同構建一個健康、安全、可持續的金融生態環境。然而,對于被恒大欺騙的投資者來說,恐怕連本金都很難拿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