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韓國經濟》10月20日的文章指出,德國在半導、電汽車和太能等未來核心產業中面臨著一個“致命弱點”,即從原材料采購階段就對中國依賴過深。這種依賴給德國帶來了巨大的風險。文章還指出,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導致德國面臨著800億歐元的赤字。中國市場對于德國的出口至關重要,但隨著中國消費者減購買德國產品的趨勢,德國的貿易順差正在小。這對德國經濟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為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一些德國企業正在加大對華投資。德國大型化工公司斯夫計劃到2030年在華投資可多達100億歐元,德國電氣電子公司西門子也宣布將在新加坡建設新工廠,并計劃擴建現有中國工廠。然而,除了貿易問題外,德國的伏產業也面臨著困境。文章指出,德國的伏產業在沒有中國礦產的支持下將無法正常發電。由于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礦產生產國之一,德國的伏產業對于中國的礦產供應高度依賴。這種依賴使得德國的伏產業在面臨原材料短缺時無法正常運作,給德國能源供應帶來了不可忽視的風險。

據德國經濟研究所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德國27種主要礦產中,有14種100%需要從海外進口,其中中國是主要供應國。為了獲得更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德國已采取措施將關鍵礦產進口來源多元化擴大到澳大利亞、智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然而,出于降低本的考慮,德國企業仍然依賴中國的原材料。

韓國《韓國經濟》的文章揭示了德國面臨的嚴峻問題。德國需要尋找解決方案,減對中國的依賴,以保護自的核心產業和經濟穩定。這對于中國和德國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解決。德國應該加大對其他國家的投資,同時加強本土產業的發展,以減對中國的依賴,并確保自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