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月14日)一早,前幾日被復星確認正在“協助調查”的郭廣昌出現在復星的部年會上并發表演講,這一亮相讓復星投資者松了一口氣。然而,我們是否真的可以如釋重負呢?盡管郭廣昌很快恢復了人自由,但這次備矚目的“協助調查”仍然是郭廣昌二十幾年來最嚴重的危機。外界對復星的信任度將大幅下降,復星系的“安全系數”也將到質疑。郭廣昌個人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復星系的擴張速度或許會放緩,但這并不是壞事。

早先,郭廣昌的榜樣是韋爾奇,他最討厭別人把他與唐萬新相提并論。2004年,韋爾奇訪華時,郭廣昌曾向他請教。當時的財經記者都知道,如果想讓郭廣昌在一秒鐘下逐客令,只需要問他“復星會不會為下一個德隆”。后來,郭廣昌效仿的楷模是菲特,但此次事件發生后,有稱“郭廣昌與菲特之間隔了N個胡雪巖”。

回顧過去十多年的復星,我們可以看到復星與郭廣昌一直在資本與實業、投資與投機、長期投資與短期投資、商業眼與政商關系之間游走,猶如走鋼,手中的平衡桿一頭是韋爾奇和菲特,另一頭是唐萬新和胡雪巖,郭廣昌最終會傾向于哪一頭,還有待觀察。

復星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是德隆的倒閉。格林柯爾系、托普系、斯威特系、鴻儀系、朝華系等的崩盤,讓人們見識了民營企業“做大”的風險。2004年,在德隆系崩盤事件震驚中外之后,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進了“高度戒備”狀態,各大商業銀行也提高了警惕。復星集團也因寧波建龍事件陷了困境。在鋼鐵行業過度投資的背景下,寧波鋼鐵和建龍集團違規行為被揭,部分罰,央視等主流也對此進行了報道。復星集團作為寧波建龍的第一大東,到了輿論的質疑。雖然當事各方否認了復星被劃“慎貸名單”的說法,但這樣的傳聞已經說明了人們對復星的疑慮。

2004年9月,復星發布了兩份有份量的報告。一份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做的《復星集團的市場地位、競爭力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初步研究》,另一份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做的《復星集團財務分析報告》。盡管這兩份報告揭示了復星的資金鏈張、戰線長、負債率高、短融長投等問題,但復星并購的企業財務狀況良好,負債額與償債能力相匹配,總的來說,事并沒有想象中那麼糟糕。復星的坦誠贏得了社會各方的信任和尊重,企業外的公關環境得到了改善,郭廣昌本人也當選為CCTV2004年度經濟人。這給復星贏得了主流輿論的認可,為了一個決定的標志。

2007年7月,經歷了德隆倒閉的復星國際在香港上市,獲得了巨額的認購,資金凍結超過2700億港元,規模為香港有史以來第六大。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郭鶴年都是基石投資人。當時,復星已經控制了五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復星醫藥、南鋼份、豫園商城和上海復地。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復星主要從事鋼鐵、醫藥、房地產和商業零售四大板塊的業務。醫藥板塊是復星起家的據地,復星醫藥是復星集團核心競爭力所在。鋼鐵板塊是復星投力量最大,南鋼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房地產業務主要由上海復地掌握,而豫園商城則是復星的商業零售板塊的核心。復星當年的投資策略是追逐熱點行業,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不同的行業進行投資。然而,這些板塊的增長已經出現疲態。鋼鐵和醫藥的銷售收增長率較低,房地產收增長了,但凈利潤下降了。與復星相比,萬科等公司在房地產行業的地位更高。復星的商業零售板塊以豫園商城為依托,連續六年躋全國單零售企業收第一的位置。然而,在電商的沖擊下,復星的商業零售業務也面臨著困境。

復星之前把國GE作為榜樣,但復星并沒有為中國的GE。復星選擇的是加法而不是減法,他們看好目標行業,選定目標企業,然后進軍。復星在醫藥、房地產、鋼鐵、商業、信息、金融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收購。與GE不同,復星在產業方面投太多,導致其轉不靈。鋼鐵和傳統零售業雖然帶來了龐大的營收,但也分散了復星在互聯網領域投資的資源。此外,復星撬的資金大部分來自境外保險和私人銀行,其中只有20%可以自由運用。綜合金融這個子只有20%可以轉,而實業整合這個子則更像是財務投資人的角

總的來說,復星面臨著郭廣昌危機,需要進行反思和調整。復星的模式是“中國力嫁接全球資源”,但目前來看,產業整合這個子并沒有提供驅力,復星更像是被的。商業零售、鋼鐵和房地產等行業都面臨著困境,復星在互聯網領域的投資也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復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調整業務結構,以應對未來的挑戰。我們不能輕易下結論,復星系龐大而復雜,郭廣昌的協助調查事件后續是否會有變數還有待觀察。復星需要珍惜眼前的機會,走好接下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