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馬運河作為全球航運的重要通道,近日遭自1950年以來最嚴重的干旱枯水,導致通行能力大幅下降。據報道,船只通航等待時間已經達到了21天,船只數量已經排了長龍。拿馬運河是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黃金水道,對世界貿易和經濟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干旱影響,運河水位下降,航運吃水深度限,船只通行數量減

拿馬運河目前提供約180條海上航線,可連接約170個國家和地區,到達全球約1920個港口。拿馬運河是亞洲和國之間航運貿易的“大脈”,經該運河運輸的貨量占據東北亞至國東海岸集裝箱總市場份額的46%。全球約6%的海洋貿易依賴于該航道,其中國是最大的使用國,每年約40%的集裝箱運輸通過運河,貨價值約2700億元。中國是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2022財年貨運量占運河貨運總量的21.4%。

隨著氣候變化加劇,拿馬運河缺水可能為常態。干旱導致運河水位下降,航運吃水深度限,船只通行數量減,這對國際本、全球供應鏈以及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由于拿馬運河的限行措施,船只運力可能減40%,航線運費上漲,這將直接導致本上漲,可能推高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

拿馬運河管理局已經推出限行措施,包括暫時限制新預約通行的申請數量,并規定船只吃水深度不超過44英尺。運河口附近已經有161艘貨船排隊等待通行,遠超過常規況。拿馬運河管理局預計限行措施將持續至明年9月。盡管拿馬的雨季已經到來,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降雨量較常年減,導致拿馬運河面臨更為嚴重的水資源短缺。

拿馬運河管理局的限行措施可能迫使船只繞道南洲的合恩角,或削減載貨量,這將增加本,延長流時間,對國際貿易產生不利影響。此外,拿馬運河的干旱困境還引發了國際阻的擔憂,可能導致能源、農產品、基礎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抬升,加劇全球通脹,強化發達國家在貿易秩序和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造相對劣勢。

面對拿馬運河干旱困境,拿馬政府應加強件設施建設、完善供水系統管理等措施,以確保運河在國際流領域的長期競爭力。同時,中洲各國也加強修建替代路線的計劃,以減輕對拿馬運河的依賴。然而,目前還缺乏有足夠競爭力的替代路線,修筑平行路線從生態本、經濟本來看都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