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華熙生車間,全自設備正在不斷生產明質酸原料和產品。自從推行了“首席標準”制度以來,該企業已參與了29項行業標準和團標準的修訂和起草工作,并正在制定中的標準有22項,立項申請中的標準有4項。華熙生常務副總經理劉華表示,標準化創新果正在加速顯現。

今年4月,濟南片區率先試點了“首席標準”制度系。作為首批試點單位,華熙生主導參與了國《化妝品用明質酸鈉行業標準》的制定。山東自貿試驗區立于2019年8月26日,涵蓋了濟南、青島和煙臺三個片區。在過去的四年里,山東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重點,解決了企業的痛點和堵點。

濟南片區與“首席標準”試點企業進行對接,共同研討解決難題。郭凱,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和濟南綜合保稅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表示:“試點實施以來,已助力試點企業實現了78項技標準,56項工作標準,67項管理標準。隨著示范效應的顯現,一批生醫藥、信息件等領域的科技型行業龍頭企業以及高校院所、科研機構等紛紛申請加試點,標準化創新氛圍漸趨濃厚。”

山東自貿試驗區還通過一攬子集創新,不斷孵化新模式、催生新業態。在渤海海域的一座深遠海智能網箱平臺上,隨著漁網拉升,水面上泛起了魚群跳躍的水花。山東煙臺經海海洋漁業有限公司漁服事業部經理盧曉介紹說:“只需要按下按鈕,兩到四個小時,整網魚就全部提上來了。”與近岸養相比,深遠海養面臨著更多不可控的環境考驗,因此更需要制度創新和科技支撐。

朱先俊,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綜合協調和制度創新局制度創新負責人介紹道:“煙臺片區堅持先行先試,實施環環相扣的制度創新,破解制約發展的難題,培育發展高端裝備型海洋牧場新業態。”目前,煙臺片區已有8座經海系列深遠海智能網箱下水,單個網箱養達7萬立方米,年可養魚類1000噸。

截至今年8月底,山東自貿試驗區已累計實現進出口1.62萬億元,年均增長24.3%。今年前8個月,山東自貿試驗區的進出口值為3095.7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14.5%。山東省商務廳制度創新長劉向鋒表示,山東自貿試驗區正在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2.0版方案,建設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先行區,形創新型海洋經濟活力區,打造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