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了一篇關于投資大佬林園對制品行業的采訪。他表示,他一直看好制品行業,并認為中國制品消費量僅為國的1/10,因此制品行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盡管這個觀點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但我對其邏輯有些疑問,下面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想談談中國人均豬消費量與制品消費量的對比。中國人均豬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豬消費量的2倍,甚至已經超過了國。這個例子表明,人均數據并不總是可靠的。中國的發展不是全面西化,中國也不是國。雖然國在很多方面都是中國投資者的參照對象,但我們也需要注意中之間的差異。

其次,制品行業存在幾個重要的問題。首先,中國制品的產能天然短缺。國能夠大規模食用制品主要是因為制品在國相對便宜,就像中國人吃豬一樣,主要是因為豬比牛便宜,而不是因為人們更喜歡吃豬。中國的牧場資源有限,因此制品的產能不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前些年網絡代購澳洲很紅火,因為澳洲既便宜又高質量。顯然,中國無法滿足這樣的消費條件。如果中國人均制品消費量達到國水平,中國將需要全球其他國家為其提供制品。這將導致供應短缺,制品的價格將飛漲,國制品價格將高于國外。此外,為了保護本土農牧業,國家可能會對進口制品征收關稅,進一步提高國制品的價格。

第三,中國人的飲食結構與歐有所不同。中國人的飲食大多偏油膩,而油膩的食制品可能會引起腹瀉等問題。此外,中國人更喜歡熱食,而制品通常是冷飲,冷熱替可能會引發一定的問題。中國本土的飲食文化相對完整,這也會降低對制品的需求。

最后,中國面臨老齡化和子化的挑戰。孩子是制品消費的主要群,但中國新生兒數量正在下降,而老齡化也會增加醫療消費,從而日常消費。中國的子化問題比日韓還要嚴重。因此,中國制品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

總之,盡管制品行業在中國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但林園大佬可能低估了老齡化和人口結構變化對制品需求的沖擊,同時高估了制品的提價能力。制品市場的增量空間有限,而制品行業的競爭將是長期存在的。未來中國制品市場的關鍵在于提高利率,通過降低銷售費用和創新產品來提高利潤。然而,制品行業仍然面臨著供給不足、價格上升、需求下降等挑戰。因此,制品行業并不像林園大佬所說的那樣是一個黃金賽道,其發展前景可能并不如人們期的那麼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