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面臨調查,國期待其到嚴厲懲罰

作為一家并沒有太多附加價值的“小作坊”,富士康之所以能實現迅速崛起,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代工廠商,主要得益于大陸充足的廉價勞力、完善的制造系以及政策的支持。富士康由于這些優勢,獲得了蘋果等公司的訂單。然而,郭臺銘對此卻“忘恩負義”,聲稱富士康在給大陸“賞飯”吃。更嚴重的是,隨著中“科技戰”的開始,富士康將投資印度,幾乎搬空了在大陸的約3000億產能。富士康的這些行為引起了國家的注意,正式展開對其的調查,從稅務、企業用地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查。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富士康肯定存在問題,否則國家不會貿然出手。在調查初期,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表示將積極配合調查,聲稱公司一直合法經營。然而,郭臺銘在短短兩天時間就改變了態度,對大陸的審查出言警告,稱此舉將導致大量大陸人員失業,給富士康的經營、大陸的經濟和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損失。臺灣省經濟部也表示將關注鴻海集團,據實際況提供幫助。這一消息引起了輿論的關注,外紛紛表示,事鬧大了。按照正常邏輯,富士康若是積極配合調查,即便存在問題,最終可能只是罰款和整改,仍然能夠繼續經營。然而,郭臺銘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態度傲慢,試圖以“富士康給大陸提供就業崗位、影響大陸經濟和智能制造業”來迫大陸做出讓步。這無疑是自己招來麻煩,再加上他的不思悔改態度,結果可想而知,富士康這次恐怕是躲不過“制裁”了。而且,郭臺銘顯然過高估計了富士康在大陸的“地位”。在過去幾年時間里,立訊和比亞迪等代工廠商發展迅速,立訊功進了“果鏈”,規模也不差于富士康。也就是說,國代工廠商完全有實力填補富士康現有的幾百萬個工作崗位,不會出現大規模的失業。何況,華為手機業務已實現“王者歸來”,曾被蘋果拋棄的中企供應商如歐菲,如今已被華為打造的供應鏈重新振興,訂單接踵而至,工廠規模和員工數量也在不斷擴大。相比之下,富士康的境并不樂觀。蘋果為優化供應鏈,已不再將iPhone訂單集中給富士康,而是引了立訊和和碩,三家廠商共同競爭。另外,郭臺銘將“籌碼”押在了印度市場,但效果并不如人意。印度雖然擁有廉價勞力,但員工素質普遍較低,基礎設施也不完善,導致富士康的產能效率和良率大打折扣。客觀來說,現在并非是大陸離不開富士康,而是富士康離不開大陸。如果富士康想及時高效地完蘋果的訂單,就必須依賴大陸工廠,否則可能會耽誤蘋果的產能,這樣的況下,蘋果和庫克能容忍嗎?總之,希能夠對富士康進行嚴格調查,對于這種“吃飯砸鍋”的企業,只有“打疼”了,它才會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