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6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11月6日,中消協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全國消協組織理投訴況分析——服務領域投訴況專題報告。該報告指出,家庭維修行業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之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巧立名目收費,一些第三方家庭維修平臺人員維修前不報價,維修后收費;二是小病大修無病修,一些維修人員無中生有或故意夸大故障嚴重程度,更換不必要的零部件;三是用二手零部件冒充新部件,一些維修人員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況下,用翻修過的二手部件冒充新部件進行更換;四是搜索引擎“山寨”維修、黑維修泛濫,搜索引擎通過競價排名將一些“山寨”維修鏈接排在方維修機構前面,導致消費者上當騙。

報告中舉例稱,2023年6月14日,消費者楊先生因家里某品牌空調故障向深圳市福田區消費者委員會投訴。他聯系了該品牌售后,維修人員一共上門兩次,第一次收費7000元,更換了主板、傳、線圈三個零部件;第二次收費2360元,更換了電扇電機馬達一個部件。然而,楊先生查詢廠家方相關部件費用后發現,主板3000元,傳200元,線圈236元,電扇電機馬達503元。廠家方客服回復楊先生表示,更換零配件不需另外收取維修費用,20公里支付維修師傅80元(封頂)通費。因此,維修師傅共收取楊先生9360元,實際多收取5261元。而且,兩次上門維修沒有價目表,沒有工牌,也沒有開發票。

除了上門維修收費,報告還提到了“山寨”維修的問題。2023年7月7日,消費者張先生因電腦故障向深圳市福田區消費者委員會投訴。他在某搜索引擎上搜到一家廠家“方”網站,該商家網站與廠家方相似,還在維修過程中多次回答是否為廠家方維修,都回答是。然而,換屏后不久屏幕再次壞掉,第二天他才發現該商戶并不是廠家的方維修點。該商戶謊言被揭穿后,還堅稱更換的是廠家原裝屏幕,建議張先生去廠家直營店檢測。然而,張先生檢測后發現,更換的不僅不是原裝屏幕,還是一個需要維修的二手屏幕。

中消協認為,家庭維修行業存在象的治理難度較大,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消費者信息不對稱,導致了維修機構的“李鬼”現象盛行。在數字化時代,消費者越來越依賴網絡渠道獲取售后服務電話等信息,相關品牌和家庭維修平臺機構應及時適應這種變化,通過方網站等渠道公示零部件費和上門維修服務費等價格,方便消費者查詢,保障消費者的知權。消費者在選擇家電維修公司時,應多方查證,注意從客服電話、公司名稱等方面甄別是否為方售后。

除了家庭維修領域,報告還指出了其他熱點投訴問題,如研學旅行走樣變味、早教機構問題重重、電信行業痛點未除、業服務驗不佳、民航投訴增幅明顯、中介投訴熱度不減等。(來源:中新網)聲明:本號轉載稿件僅供流學習,所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請私信告知,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