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宏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匯銀行大中華區前首席經濟學家指出,盡管最近公布的10月份PMI和出口等數據有所回落,但央行行長和其他高層仍然強調今年5%的全年增長目標可以順利實現。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基礎,只要四季度GDP增速達到4.4%,就能實現全年目標。考慮到最近增發一萬億國債等擴需的措施,未來幾個月的經濟增速很有可能超過4.4%,這意味著今年全年的GDP增長和其他宏觀政策目標可能會超額實現。

然而,從微觀層面來看,很多企業抱怨市場需求疲和經營困難。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利潤同比下降9%,中小微企業面臨更大挑戰。同時,消費者信心指數仍未從疫期間的低谷明顯恢復。為什麼宏觀與微觀經濟形勢出現反差呢?

首先,今年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5.2%,但扣除去年低基數的影響,前三季度的GDP兩年復合增長率僅為4.1%,遠低于疫前的正常增速。其次,由于總需求嚴重不足,通脹率進一步走低。10月份CPI同比下降0.2%,1-10月CPI均值為0.4%,是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生產者價指數PPI一直為負數。結果是今年二和三季度的名義GDP增長率低于實際GDP增速,這是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

超低通脹率導致的名義GDP低速增長必然會影響企業營收、工薪階層的收和就業。企業利潤下降不僅會影響員工的薪資收,還會制約其投資意愿和能力,進而影響就業需求和消費需求。為了阻斷經濟螺旋式下行趨勢,提振市場主信心,必須加大擴需的政策力度。雖然今年全年的GDP增長目標應該可以順利實現,但由于宏觀與微觀的反差,尤其是需求不足的趨勢仍需扭轉,必須盡快加大擴需、提振信心的政策力度。

中國在疫期間沒有采取過度寬松的措施,今年以來的逆周期政策調節力度也相對溫和,這意味著我們有更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來擴大需。盡管一些學者擔心寬松政策會增加債務風險,但如果不解決需求不足問題,通脹率可能進一步下,增加債務通風險。因此,利用好政策空間,促進市場需求盡快恢復是增加企業和個人收、償債能力的關鍵。

而言,下一步可以在以下四個方面加大政策力度擴大需,提振市場主信心:

第一,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支持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為1.8億農民工提供與市民同等的基本社會福利和公共服務,不僅是推進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目標、擴大消費需求的最有效手段。

第二,加大綠公共投資。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大量的綠低碳投資,其中三分之一屬于綠基礎設施建設等公共投資。擴大綠公共投資不僅會直接增加投資需求,還會引導和激勵企業對相關產業的綠投資,形公共和民間綠投資的合力。

第三,加大對企業減碳投資的稅收和信貸支持力度。建立科學有效的稅收優惠和融資支持,調企業減碳投資的積極,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

第四,力中高端制造業投資。制造業投資占總投資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促進制造業投資回升是擴大需的最有效工。支持制造業投資回升不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和擴大消費,還可以防止生產率增長回落。

總之,為了解決宏觀與微觀經濟形勢反差明顯的問題,必須加大擴需的政策力度,提振市場主信心。這將有助于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和實現全年的增長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