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所發布的公告中,安踏育宣布將進行公司標識的變更,以保持集團企業形象的一致。這一消息迅速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將焦點聚集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ANTA究竟是英文還是拼音?安踏方面回應稱:“英文和拼音都是ANTA。”這個回答立即在社上引發了熱議,同時也引發了對品牌標識和文化歸屬的深度思考。

過去一年中,有很多品牌更換了LOGO的案例。奈雪的茶將“NAYUKI”更改為“NAIXUE”,引發了有關去日本元素改國的討論;雪碧更換新的LOGO設計時也引起了不小的熱議。然而,在這一系列的品牌變革中,企業更換LOGO并非僅僅為了追求標識的炫酷,更多考慮的是品牌自的流量是否已經到位。

安踏近年來似乎一直在通過多品牌戰略保持高增長的狀態。在國服飾品牌企業中,安踏與李寧齊頭并進,共同構了國品牌競技場的四大力量,與阿迪達斯和耐克齊名。然而,安踏在消費者心中的好度逐漸攀升,展現出了強勁的競爭力。從市值和價的角度來看,安踏市值約為2500億港元,而李寧市值僅剩下26億港元左右。價方面,1安踏相當于4李寧,這在民中引發了一些獨特的觀點,甚至有人建議安踏增發收購李寧。

從業績數據來看,安踏在上半年實現了296.5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14.2%。相比之下,李寧、阿迪達斯和耐克在中國的營收表現相對較弱。安踏的運營效率也表現出東應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長39.8%。通過多品牌戰略,安踏打造了一個“單聚焦、多品牌、國際化”的戰略定位,覆蓋了專業運、時尚運和戶外運的品牌矩陣,有點類似于護界的雅詩蘭黛。

安踏的品牌變革似乎出對自未來的另一層野心,希讓自己的天花板更高一點點。除了主導地位的安踏品牌,FILA和其他品牌也逐漸釋放出各自的勢能。尤其是其他品牌,在財務表現上實現了70%以上的增長,為安踏的業績貢獻了新的增長能。安踏并沒有把所有的希都寄托在FILA一個品牌上,而是在FILA上驗證過的運營手段被保留下來,繼續在其他品牌上發揮作用。

然而,要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品市場中長久保持行業第一的地位仍然充滿挑戰。在面對消費者時,安踏需要了解自己有什麼,但更需要明白自己沒有什麼,以及市場更需要什麼。在商業競技的征程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將會是一項極挑戰的任務。為此,安踏需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靈活調整戰略,以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