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才是真正的富人思維。金融顧問大衛·赫講過一個故事:一對夫妻每天外出時喜歡喝一杯拿鐵。他們覺得這是一種,從來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直到有一天,一位理財分析師為他們算了一筆賬:每天2杯拿鐵花費70元,一年下來就是25550元,30年累計下來就是76.65萬元……如果他們每天節省下拿鐵的錢,這筆錢足夠他們買一輛豪車了。這就是著名的“拿鐵效應”。看起來微不足道的開支,卻能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你的財富,掏空你的錢包。正如大衛·赫所說:錢的問題通常不在于收,而在于開銷太多。

一禮拜三五次的茶咖啡、辦了卻沒去幾次的健卡、廉價劣質好看的首飾、視頻里推薦的生活神、首月只要9.9的長期續費VIP……這些看起來毫不負擔的消費,日積月累,就足以讓你陷貧困。然而現實生活中,不人卻對此嗤之以鼻:“錢不是省出來的。”“沒有哪個人是靠存錢致富的。”“儲蓄是窮人思維,消費才是富人思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1956年,菲特從紐約大都會回到家鄉奧馬哈。當時的菲特已經積攢了17萬元,而奧馬哈的生活本低廉,這筆錢足夠他在奧馬哈買幾套房子了。然而,菲特選擇每個月花175元,在奧馬哈的大街上租了一個房子,供一家三口住。全家人每個月的花費加在一起,包括房租,也才1000元。直到1958年,菲特的生意越做越好,這才決定買房。他花了31500元,在小城最繁華的一個街區買了個獨立房子。但對于這筆開支,菲特卻認為十分浪費,還給新家起了個名字,菲特的蠢事”。在他看來,自己完全可以將這些錢儲存起來進行投資。按照復利計算方法,平均每年的投資收益率有30%左右,只需12年時間,他買房的3.15萬元,就能增長到100萬元。

有錢人有錢,是因為他們會像有錢人那樣思考、行事和儲蓄。他們注重存錢,而在消費上,卻比任何人都摳門。李嘉誠吃飯連兩片西紅柿都不浪費,臺塑集團王永慶一條巾用了27年,臺灣首富郭臺銘辦公室的桌椅用了十幾年才換……一個人控制消費的能力,才是了不起的定力。

儲蓄,永遠是致富的第一步。石油大王克菲勒,出資為休伊特-塔特爾公司合伙人的錢,是他工作三年咬牙關省下的;曾經的首富施正榮,初次創業的啟資金是自己做科研存下來的40萬元。這世上有天生富人,多數人擁有的財富,也不過是自己一筆一筆攢出來的。當你有了足夠的積蓄,才能有自主選擇的能力。

日本人坂口真一在剛滿51歲的時候就從公司辭職退休,因為他已經存夠了一億日元,相當于630萬人民幣。坂口每年收只有450萬日元,而日本男平均的年收為540萬日元,他甚至于平均線之下。他解釋道:“我并沒有刻意省吃儉用,也從來不虧待自己。我只是盡量減浪費,不過度消費、奢侈消費。其實正常生活用不了多錢,一個月生活費10萬,一年120萬。年收減去開銷,每年可以輕松存下330萬,30年不知不覺就存了1億。”對于普通人來說,錢真的是靠攢出來的。當你擁有的財富越多,生活的危機就會越,選擇的權力就會越多。無論何時,會儲蓄,才是真正的富人思維。

對于浪費的人,金錢是圓的,可是對于節儉的人,金錢是扁平的,是可以一塊塊堆積起來的。以下3個儲蓄的小建議送給大家:每日記賬,做到支出有數;年底復盤,避免“拿鐵因子”;強制儲蓄,先存錢后消費。只要養這些好習慣,你就能逐漸積累起財富。存錢,從來不只是存底氣。那些你想要的機會、運氣,都需要靠錢來鏈接。所以,努力攢錢吧,你攢下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