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實際上源自于2020年底資金大量涌各種熱門行業,導致資金價格飆升。到了2021年初,許多新立的基金由年輕的基金經理盤,由于基金價格飆升,所謂的“核心資產”以及相對較好的公司價都達到了高位。與此同時,一些不看好的板塊和熱門板塊中不代表的公司則被資金拋棄,價不斷下跌。這時,新基金銷售火,曾在2020年創造神話的大佬們備熱捧,甚至一些不了解基金的普通工薪族也紛紛在支付寶上定投。然而,資金涌帶來的風險無論是在市、樓市還是基金市場都是一樣的。這些風險最終的價值并不歸買基金的投資者所有,而是歸套現離場的那些人所有。即使票價格有一天漲到了1000元,對于以800元離場的人來說,它的價值也只有800元。而對于以1000元購買的人來說,即使它跌到了200元,它仍然價值1000元。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2021年初基金走俏之后,接下來是長達兩年的市保衛戰。我們不可能要求以800元賺到錢的那批人在1000元的時候賣掉,也無法阻止那些相信它能漲到1200元的人去購買。結果當然是,以800元賣出的人在等待500元的價格,而到了500元的時候他們又覺得可以再等一等,說不定會有300元的低點呢?這種對于最低點的永遠等不到和對于最高點的永遠賣不到,是普通投資者之間的極限掙扎。基金的集贖回看似是對市場的報復止損行為,但實際上,相對于民的割而言,它給市場帶來的風險更大。民割是一只票兩只票的割舍,而基民割看似是一只基金兩只基金的割舍,但實際上等同于迫使基金經理同時拋售十幾只票。同時,由于某幾只基金拋售所引發的價下跌,還可能引起其他基金公司持有相同票的基金下跌,從而迫使其他基金公司不能承虧損的客戶也進行割。一些稚的慫恿者可能會說:這是基金公司自作孽,大家都不買你們的基金,你們就沒飯吃了。但請別忘了,在你割的時候,管理費和傭金已經被基金公司和證券公司收囊中,你們的虧損對他們來說反而是盈利。而當你們割迫他們砸盤到最后,基金價格從1000元跌至100元時,他們依然能利用你們割所產生的傭金去“救市”、“抄底”、“建倉”,最終獲利。在那時,那些看到他們行事如此的基民們,是否會再次將辛苦攢下的錢投到1000元的價格中呢?答案必然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