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信用社的發展歷程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產,這一點應該沒有疑義。在完全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的銀行系只有中國人民銀行一家,人民銀行負責貨幣發行和社會經濟之間的款項匯劃、結算等事務。隨著經濟單元的增多,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逐步分化出來,而人民銀行專心做中央銀行的工作。與此同時,在廣大農村,農村信用合作社為農民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務,基本上由農業銀行代管。

然而,隨著個戶的興起,他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雖然口水戰不再打響,但各個金融機構的觀念和歷史留的限制依然存在。四大行自然不理睬個戶,農信社在款項匯劃上也存在問題,對城市無業游民(個戶)也不敢貸款。正是在這個時候,城市信用社迎來了機遇。城市信用社的創辦人主要是人民銀行的退休老干部、保險公司的退休干部以及銀行學校的老師。由于其企業質不宜是民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經過一番努力,大部分出資人以自然人為主,再拉一個單位(法人),對什麼樣的單位也不計較,只要有一個就行。這樣,城市信用社勉強掛上了集質的頭銜。雖然這種集質并不牢固,但那個時候沒有人計較這些,只要能夠運營就行了。

我記得曾經在一家城市信用社工作過,那時的注冊資金只有30.5萬元,最小的份額為200元,200元的東占了相當大的比例。我們找來了幾位銀行退休的老同志,再招募了一些優秀的待業青年,然后就開張了。城市信用社隨后迅速發展壯大,引起了政府的關注。政府開始通過平臺公司的方式對轄區的城市信用社進行收編,原來的獨立法人地位被取消,變了一家家支行。政府的資金并不多,那個時候政府比現在窮得多。他們先向財政借款,完注冊和東大會,然后派遣董事長和行長過去,貸款變得非常簡單,通過貸款的方式將借財政的錢還給財政,形一個閉環。

通過以上敘述,大家可以看出其中的關鍵點。首先,地方政府是城市信用社最大的益者,他們通過創辦一家完全可控的銀行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其次,空談姓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付諸實踐。城市信用社的創辦者們勇敢地開創了一條新路。第三,城市信用社的起點很低,早期的員工以待業青年為主,這些人中的許多后來為地方份制銀行的中堅力量,這說明一個人的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一個能鍛煉長的平臺。因此,鄧小平同志所說的“發展才是道理”是不容否認的真理。

如今,有很多人開始懷舊,似乎希回到過去,好像每個人都可以在國有或集企業找到工作,獲得固定的薪水,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大家都窮,沒有丑惡現象,非常公平正義。然而,和傻瓜講道理并不能展示出智商的優越。下一篇文章將探討地方政府控制地方份制商業銀行是政府更深度介經濟活的主要推力,也為后來的地方債問題埋下伏筆,深刻地影響了幾十年來的經濟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