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8年的不懈斗,中國已經如期完了新時代貧攻堅目標任務。現在,“三農”工作的重心已經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但是“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斗的起點,接下來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骨干,地方國資國企懷揣著“國之大者”的使命,在推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中扮演著主力軍和沖鋒兵的角

首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務。近年來,中央和各部委相繼發布了若干政策文件,不斷加強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為積極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指導。農業農村部在2020年7月發布的《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文件中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當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支持各地據資源優勢打造有特的農業全產業鏈,建立健全農民分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形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因此,升級鄉村產業全鏈條發展,推農業向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

其次,國資系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引領者角。國企始終懷揣著“國之大者”的使命,在推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進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以“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和“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為樣本,安永研究了涉農的國企在農業產業鏈中的分布況。研究發現,國企憑借政府信用背書、政策傾斜、核心資源整合力、人才吸引力、外部合作渠道等競爭優勢,可以從農業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切,逐步向產業鏈上下游兩端滲,引領和帶地方全農業產業鏈的發展。

來說,上游的生育種、飼料研發等技壁壘高、研發周期長,種業更是被央企和部分高科技民企所壟斷;中游的牧漁種養和深加工于價值鏈底端,其核心競爭力在于資源整合所形的規模效應;下游的規模化流通環節,地方國企可以憑借屬地化資源整合能力,構建區域競爭優勢;終端零售環節則主要由民營企業或個工商戶為主力,集中于線上線下商超等渠道。此外,許多企業在做強核心主業的基礎上,還會向第三產業拓展“農業+”新業態,如融合“農業+旅游”完善產業生態、連接“農業+金融”賦能三農發展、“農業+科技”提升生產效率、“農業+服務”創造增值收益等。

地方政府推國資平臺承接政府任務,彌補市場功能的空缺。地方國企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扮演著“拓荒者”、“連接”、“推者”等多種角,承接政府重點任務,撬社會資源以放大政府資源的作用,并連接政府、企業和村民三方形合力,加速形多元主參與鄉村振興的新格局。近年來,各級地方政府為了推區域農業發展,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紛紛新設或組建以農業為主業的國資平臺,扛起地區“強農”重任。例如,某中部省份通過整合省現代農業產業集團和省糧食集團,組建了省級農業發展投資集團;而某東部全國農業強市則立了市屬三農創新發展集團。

地方國資平臺通過構建屬地化三農資源統籌能力,背靠政府,實現對土地、農戶、產品、資金、渠道和社會化服務等要素資源的統籌整合,帶城鄉農業合力邁向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據行業最佳實踐的總結,涉農地方國資平臺在土地整合與管理、農企農戶管理、農產品整合、流通渠道建設、品牌建設營銷、供應鏈金融及服務等方面有相對優勢。如果能在上述六個方面構建能力,將能夠極大地促進區域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發展進程。

總結起來,通過農業產業化的實現,中國正在從傳統農業大國轉變為農業強國,這是新時代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方向,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大任務。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骨干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地方國資平臺發揮著理念、資金、市場、技、人才等優勢,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展現出責任擔當,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而努力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