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艱難求生的國,就不能不說與其相相殺的蘇寧。2004年,電商才剛剛出現。國和蘇寧在相當長時間里是零售界的雙雄,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對手。然而,2022年,他們竟然同頻共振陷了同樣的困境。背后的原因是什麼?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昔日榮

1987年的元旦,北京一家面積不足百平的電店掛上了國的招牌。自此之后,黃裕開始了他的零售之路。雖然他初中肄業,卻很有經商頭腦。憑借“價格殺手”的策略,迅速占領了電零售市場。2004年,國登陸香港資本市場。35歲的黃裕也借此地新首富。曾經的競爭對手大中電、永樂電先后被國并購。2008年,國的年收突破了1,200億,再次坐穩了第一的寶座。黃裕也再次以430億元問鼎地首富。

1990年12月,張近東辭去令眾人羨慕的工作,在遠離鬧市的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一個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從此開啟了蘇寧電之路。同樣在2004年,蘇寧電登陸A資本市場。隨著2008年黃裕鋃鐺獄,蘇寧憑借著“服務+低價”的優勢快速坐上了第一的位置。巔峰時期,蘇寧的連鎖網絡覆蓋海外600多個城市,銷售規模2300億元,員工總數18萬人。

折戟2022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當世人還在猜測正值盛年的黃張二人有無“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時,飛馳的時代車轉眼就來到了大爭之世的2022年。國和蘇寧還是沒逃過被世人拿來比較的命運,只不過話題轉換為“國、蘇寧誰能撐得更久?”更多的信息網上都有,僅從二個數據就能看出國、蘇寧危機的烈度。第一、2017年以來國零售持續虧損,累計虧損達222.89億元。蘇寧易購連續虧損帶上了ST帽子,2021年更是巨虧432.6億元。第二、9月30日國零售創下0.14港元/歷史新低。同日,蘇寧易購創下1.71元/歷史新低。

向死而生

和蘇寧從爭霸到圖存,帶給人們什麼啟示呢?也許有人把雙雄落魄歸結于電商沖擊、疫影響、房地產下行、融資降杠桿......。激烈市場競爭環境下,企業如何戰略決策、經營管理,作為破產律師沒有發言權。但從困境企業拯救的實務角度,我們看過太多企業的“死亡”,也幫助不企業“涅槃重生”。

我有個悟是企業家要“向死而生”。這里不是指什麼“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神,而是指“看別人的死 求自己的生”。不同經濟周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競爭策略。曾幾何時,規模優勢導致競爭優勢,市場競爭的博弈結果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甚至在某些行業里“老三必死”,所以規模就是一切。然而2022年的當下呢?我們看到國、蘇寧首先出現的都是流危機,再傳導、引經營危機;我們還聽到任正非說“華為活下去”,要把現金流、凈利潤指標放在首位。經濟下行周期里企業競爭策略應如何改變,企業跑得快、跑得遠和撐得久,哪個更重要?又怎樣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