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商業咨詢師劉潤最近因為其年度演講中的一段表述而引發了一場風波。在演講中,劉潤聲稱品牌折扣MAMA店用3年時間在全國開出2500家店,總銷售額超過17億。然而,這組數據遭到了多方質疑。折扣牛創始人馬昕彤在抖音發布視頻稱,據折扣MAMA創始人自述,這個品牌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只有20家至30家店,年銷售額也不過億。還有網友質疑稱,“17個億,2500家店,平均每個店一年就賣68萬左右嗎?這2500家店都主要開在哪里了呢?”劉潤解釋稱,“演講里和全文稿里都有解釋”,并稱這2500家店包括自營、聯名和供應鏈支撐的店,這個數字經過折扣MAMA創始人邢云飛本人確認。邢云飛也表示,折扣MAMA全國直營、聯營、供應鏈托管支撐的門店超過4000家。

然而,劉潤的道歉信于11月2日在微博上發布,承認了幾錯誤,這場風波告一段落。事實上,劉潤在年度演講中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他自己也承認所謂的“2500家店”并非MAMA自己開設的,大部分都是與MAMA合作的商業伙伴的店鋪。如果將供應鏈上下游、聯名等商業合作伙伴都算作品牌開設的店鋪,那中國將有多“獨角”企業呢?更諷刺意味的是,按照合作都算的口徑,邢云飛給出的數據是4000家以上,這說明劉潤在演講中提到的“2500家”也非常不準確,莫非是一種“模糊理”?商業咨詢專業人士的年度演講中不應該出現這種低級的數據錯誤。低級錯誤不應該發生,更不應該拒絕及時承認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能及時改正錯誤,這是危機公關理的基本原則。然而,劉潤并沒有采取這樣的做法,這可能是他追求人設和流量的“網紅”商業模式導致的。

互聯網興起以來,涌現了一批名為“商業咨詢師”或“商業戰略大師”的網紅。他們的履歷鮮,頭銜眾多。劉潤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然而,這些“商業咨詢師”的經營模式和傳統商業咨詢行業大相徑庭。他們更像是互聯網上活躍的“網紅”,更熱衷于面向大眾傳播商業知識,而不是傳統商業咨詢機構為企業提供服務。劉潤最引人注目的商業就就是他昂貴的線上和線下課程,這給他帶來了巨額收。劉潤售課的主力平臺“得到”的母公司思維造的招書顯示,從2017年開始,劉潤連續四年在“得到”的重大采購合同中出現。在2017至2020年期間,劉潤獲得總計5800萬的線上線下課程收益。因此,劉潤的IP已為“得到”平臺的優質資產。很難用傳統商業咨詢業務的標準評價劉潤的事業,可以肯定的是,劉潤是非常功的互聯網容生產者,是有著高價值IP的“網紅”。

現如今,在互聯網上活躍的“商業咨詢師”基本上都是這樣的況,很難看到他們的咨詢業務有多麼功,知識付費的容傳播渠道才是他們的主要營收來源。傳統商業咨詢機構當然也會通過培訓收取費用,但并不像他們這樣賣課,并且眾群也不是如此廣泛。傳統商業咨詢機構的服務對象相對有限,中小型機構通常只為幾家長期客戶提供服務,而大型機構也只有數十上百家長期客戶。他們的服務需要不斷接客戶的績效考核,每一個“金點子”、每一份專題報告、每一堂培訓課都必須對企業經營有實質的幫助。然而,“商業咨詢師”擁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意味著眾群龐大,實際績效很難統計。他們的金句和妙語雖然讓人耳目一新,但到底有多人通過買課獲得商業收益,無人統計,也無從統計。如果非要將這種容創作和傳播歸類為商業咨詢業,那只能說是商業咨詢業的培訓分支朝著“下沉市場”發展。這個“下沉市場”的競爭焦點是流量,而不是服務績效。因此,主要競爭手段是表達技巧,而不是提供實際幫助。這些“商業咨詢師”善于進行宏觀敘事,灌輸心靈湯,他們的新概念和金句讓人眼前一亮,但是這樣的做法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和流量。這些“商業咨詢師”更像是其他做流量生意的“網紅”,而不是傳統商業咨詢機構。他們和其他網紅一樣,最關注的是維護自己的人設和流量基礎。傳統商業咨詢機構既沒有這樣的“流量力”,也沒有糊弄的空間,因為他們的客戶都是行,不容易被糊弄。即使一時糊弄過去,最終績效問題也會暴出來。

總之,互聯網上活躍的“商業咨詢師”并不是商業咨詢業的網絡化,而是商業文化傳播的“網紅化”。這種“網紅化”并不一定是貶義詞,如果運用得當,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有利于知識和觀點的普及。然而,如果運用不當,就會導致行業水平下降和職業道德坡。劉潤在翻車事件中首先犯下低級錯誤,然后又不肯及時承認錯誤,這可以歸類為后者。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行業,商業咨詢師需要能夠寬容地看待自己的發展,但也需要備警覺和吸取教訓的能力。這一事件對商業咨詢師行業是個警示。傳播商業文化沒有錯,但是不要過度夸大行業的定位。大部分“商業咨詢師”更多地是面向大眾傳播商業知識的容生產者,何必強調自己是“商業咨詢”的份呢?微觀的商業場景千差萬別,細分市場五花八門,不可能為每個用戶提供定制化的咨詢服務,傳播效果才是這個“下沉市場”的追求目標。這些“商業咨詢師”更像是在追逐流量,而不是關注服務績效。因此,他們的競爭手段主要是表達技巧,而不是實際幫助眾獲得商業利益。他們的宏觀敘事華麗,微觀灌輸心靈湯,新概念和金句層出不窮,目的只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和流量。作為知識付費的消費者,這次事件也提醒我們要理消費,謹慎選擇。如果幾百塊錢的買課費能夠換來改變命運的發財籍,那世界上哪里還會有貧窮的人呢?對于那些被稱為“戰略顧問”的大企業,也應該珍惜自己的名譽。不想被人忽悠,也不要隨便讓別人拿出去忽悠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