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柱和李偉蓬兩兄弟在珠寶行業創業已有16年,但卻從未回避與一家擁有91年歷史的公司同名,后者就是香港知名珠寶商周大福。李氏兄弟在命名上下了一番功夫:公司最初名為“深圳周天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8年后改名為“深圳市周六福珠寶有限公司”。不管是周天福還是周六福,與近百年歷史的珠寶品牌周大福只差一個字,而“周六福”還涉嫌抄襲“六福珠寶”的名字,后者是另一家香港珠寶品牌,立于1991年。雖然名字相似,但相同的名字注定無法改變不同命運——六福珠寶和周大福已經上市并在資本市場上活躍多年,而周六福則陷了上市的困境中。今年10月,在進行AIPO沖刺近一年后,周六福的上市申請被證監會否決。

周六福的資本之路并不順利。去年5月,周六福計劃在深所上市,但遭到了IPO審查的中止。這是因為在發布招書后不久,審計單位“正中珠江”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審計單位涉嫌審計偏差。由于到拖累,周六福的IPO進程被迫中斷。而在再次沖刺IPO時,周六福同樣沒有等到好消息,但這次失敗顯然是由于自原因。

周六福的其中一大致命危機是無法擺“山寨大王”的形象。圍繞商標和知識產權的問題,周六福的疑點和缺陷幾乎擺在了明面上。這些年來,周六福一直卷各種糾紛和訴訟中。其中包括明星肖像權的問題。2017年,周六福未經同意轉載了關曉彤為雜志拍攝的照片用于商業宣傳,隨后被關曉彤告上法庭,最終敗訴。之后,葛優也因周六福在2016年在微信公眾號上擅自使用其肖像圖片而將該珠寶商告上法庭。同時,周六福還因為生產和銷售侵犯了畫制作公司原創力擁有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吊墜而被告上法庭。在眾多商標侵權糾紛案中,國際知名品牌如香奈兒和卡地亞也為原告,并最終取得了勝訴。

從公司部來看,問題也顯而易見——截至今年6月,周六福的銷售人員達到843人,而設計人員只有12人,后者僅占員工總數的1.11%。這是一家擁有3000多家加盟店的品牌,去年全年利潤超過4億元,但李氏兄弟陷了一場尷尬的死循環中,而IPO的失敗正好凸顯了周六福的口碑差勁。

與其他以“周”字命名的知名珠寶公司不同,周六福的實際控制人是李偉柱和李偉蓬兩兄弟。周六福的招書顯示,兩兄弟共同持94.58%,其中李偉柱直接和間接持67.24%并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他們的創業歷程并不復雜。2002年,李偉柱在深圳創辦了一家珠寶鑲嵌工廠,通過為其他珠寶商提供貨源,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他正好趕上了一個好時機。珠寶行業曾經是壟斷產業。2003年,經過央行和外經貿部的批準,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獲得了黃金進出口權。與此同時,黃金制品的進出口權也被分配給了中國珠寶首飾進出口公司等六家公司。這意味著,黃金及其制品的進出口不再由央行獨家掌控。與此同時,非典疫發導致珠寶鑲嵌業不景氣,許多珠寶商被迫轉行,只有一部分留在原地,而李偉柱幾乎是抄底市,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他的哥哥也加了這個行業。2004年,李偉蓬和他的合伙人陳創金共同出資50萬元,在深圳水貝珠寶首飾集中區創辦了周六福。當時,水貝國際珠寶易中心剛剛建為中國最大的黃金珠寶加工、制造和易中心。在這里,數千家珠寶商形了明確的分工,從開采、加工到批發零售,構建了完整的產業供應鏈。而其中大多數是明的汕老板,如李氏兄弟。不久后,李偉柱買下了陳創金50%的權,兩兄弟選擇聯手登上珠寶舞臺。那一年,他們27歲。李偉柱是廣東某大學市場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對營銷非常悉,而周六福的崛起也與其營銷手段不可分。初期為了迅速擴大自己的品牌規模,他向加盟商承諾,加盟店鋪虧損時費用由總公司承擔。加盟費用也非常低廉,比如“僅在首次加盟時一次收取2萬元,到期續約不再收費”的活可見。這一擴張戰略本質上是一次品牌營銷傳播活,效果顯而易見——周六福的加盟店數量在短短一年增加了100多家。到了2008年,連鎖店的數量擴大到530家,李偉柱到非常自豪。他不僅銷售珠寶,還延續了自己的營銷特長,銷售“錯覺”。早年,周六福在自家網上虛構了品牌歷史,集團概況一欄寫著“集團立于十八世紀初”,與其真實立時間相差近300年。當時,周六福才立五年。同樣,周六福最初以“香港知名品牌”亮相,企圖讓消費者產生高端品牌進軍地市場的錯覺。然而,事實是直到2016年11月10日,周六福在香港才開設了第一家門店。而門店的位置非常微妙——在旺角彌敦道581至581A號地鋪,租金高達45萬港元,折合人民幣大約是38.35萬元。而周六福的門店正對著周大福的旗艦店。李氏兄弟如愿以償地賺到了錢。從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間,周六福的凈利潤分別為1.4億元、3億元和4.14億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自營店有28家,加盟店高達3425家。在表面上看,似乎周六福是一家功的商業巨頭,但誰能否認,它的口碑卻是個例外。

周六福的上市申請被否決的原因之一也包括對以加盟銷售為主的商業模式的質疑。然而,在過去的歷史中,加盟商為了這家公司最大的“替罪羊”。2009年,周六福的三家門店因涉嫌售賣含金量不足的項鏈等產品而被工商局檢出不合格。公司很快回應稱,三家店中只有一家是加盟店,其他兩家屬于冒牌經營,與公司無關。對于不合格產品,他們解釋說,由于黃金首飾加工過程中的技難題,導致黃金含金量微差,這是普遍存在的。周六福一直善于推卸責任和甩鍋給加盟商。該公司登上了廣東省工商局關于黃金和鉑金飾品質檢的黑名單,李偉柱回應稱“可能涉及到工廠生產問題,但也不排除是加盟商的原因”。然而,善于使用詭辯將問題與自分離的手段并沒有終結,問題最終還是燒到了李氏兄弟上。

去年12月6日,周六福更新了招說明書,繼續進行IPO沖刺。然而,就在四天后,這家公司的產品再次被質檢部門列黑名單。旗下的足金玉戒指和金Au750鉆石戒兩款產品被檢測出鑒定、標識和標簽等三個項目不合格。過去積攢的危機如同一顆定時炸彈,終于發了,阻止了李氏兄弟進資本市場的門檻。他們經營著一門充滿風險但賺錢的生意。在提上市申請的前一年,也就是2018年,李氏兄弟引了1.24億元的外部投資。在這一年里,公司連續四次進行現金分紅,總計分紅金額高達2.31億元。作為家族化權高度集中的公司,李氏兄弟是最大的益者,他們持有公司94.58%的份。他們的財富從未減,但名聲卻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