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中國外,包括法國、沙特等多國也在拋售國國債。據新浪財經的報道,自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中國已經累計拋售了高達1752億元的國國債,累計拋售比例高達16.2%。這引發了人們對各國為何開始突然拋售債的疑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持續進行的“大放水”政策。自2020年開始,聯儲開啟了新一“史無前例”的“大放水”,不僅將利率降低到0,甚至承諾“無上限”量化寬松政策。在此背景下,市大漲,市場財富增加,但生產產出卻因疫而“停擺”,形了一種“怪現象”。

中國等國家央行拋售國國債,可以被視為央行補充手上元的最直接方式。因此,2016年,中國央行全年共拋售了1880億國國債。為什麼各個國家都要持有大量債呢?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國國債的流很高,可以隨時變現;其次,國國債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外匯儲備大國來說,購買國國債是一種相對安全的投資。

從產業鏈的角度來看,各國持有國國債也可以幫助中國的出口企業。由于國國債的收益率相對較高,中國持有國國債可以獲得更多的元,這些元可以用來購買國的商品和服務,從而幫助國的出口企業。這與中之間的貿易關系切相關。在全球產業鏈中,中國曾長期于產業鏈下游,而于產業鏈上游,形了一種不平等的經濟關系。

那麼,為什麼國又愿意發行那麼多的債呢?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就是,“國在薅全世界的羊。”因為對國本來說,元只是一個概念,它在全世界備流通,可以通過無限制的印錢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在經濟下行時,國可以開啟無限印錢的模式來刺激經濟,通過購買全世界的商品來維持其經濟活力。

然而,國的債務水平過高,持有債的國家擔心這些債券會為一堆“廢紙”。各國持續拋售債,如果持續下去,會導致國的債務本上升,元匯率下跌,國的國際信用評級到一定影響。但實際影響估計不會那麼大。不過,這也并不一定會摧毀元的信用,因為債是國政府借的,而發行元的是聯儲。類似于恒大債務雷對中國房地產經濟的影響,雖然會導致外資對中國房地產的信心不足,但不會真正摧毀人民幣的信用。

對中國來說,持有大量元債券是一種籌碼,但挖元的墻角只有一條路可走:人民幣國際化。近年來,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正在逐步提高。到2022年,人民幣已連續十年為中國第二大國際收付貨幣。然而,在人民幣全球化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例如國將人民幣列為“匯率縱國”,通過對中國企業和個人實施制裁來限制人民幣國際化等手段。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只有不斷積累經驗和努力,才能實現人民幣的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