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其國與中國相似。近年來,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較快,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發布的報告,《2022年世界人口展》預測,到2023年,印度的人口將超過中國,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一些西方國家據這一預測認為,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意味著印度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而且印度的人口年齡更加年輕,比老齡化社會的中國更發展優勢,有可能取代中國為新的世界工廠。標普和士丹利最近發布的報告預測,印度有超越日本和德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標普預測,從現在到2030年,印度的名義國生產總值增長率平均可達到6.3%,因此,到2031年,印度的國生產總值將增加一倍以上。印度也對此充滿信心,曾公開宣稱要取代中國為“世界工廠”。一些制造商陸續將工廠遷往印度的行為更加激發了印度的雄心壯志。然而,印度能否如愿以償地取代中國,為下一個“世界工廠”呢?答案是,在相當長的時間,這一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印度之所以無法為世界工廠,原因有很多,但最本的原因之一是目前印度還沒有完工業化的過程,卻開始了去工業化的行據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和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來看,隨著經濟發展的推進,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會發生變化。在工業化初期,農業占比最大,然后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工業逐漸超過農業,在工業化后期,服務業占比逐漸擴大,形了服務業占比最大、工業次之、農業占比最小的經濟結構。世界上的主要經濟都遵循了這一發展規律。然而,印度的工業發展與眾不同。印度工業增加值僅在2006年到2011年期間超過30%,之后迅速下降到30%以下,到2020年已降至24.53%。相比之下,德國、日本和新加坡等發達國家的工業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分別為26.19%、29.07%和24.37%。此外,印度的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達到了49.27%,這一經濟結構顯然不合理。從國、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等主要經濟的經濟結構來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都超過了70%,國甚至達到了80.43%。然而,印度在沒有完工業化的況下,卻優先發展服務業,這是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

為世界工廠,印度首先必須發展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然而,目前印度的制造業水平相對較低,于全球制造業價值鏈的低端。僅憑借人口紅利是無法支撐印度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此外,印度的勞力雖然年輕,但教育程度低,大部分人沒有接過技培訓。相比之下,中國的勞教育程度較高,勞者能夠勝任技崗位。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發展速度緩慢,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嚴重不符。中國之所以能夠為“世界工廠”,除了擁有全部工業門類以外,還擁有完善、優質、高效的基礎設施條件。中國的高速公路里程、鐵路運營里程和高鐵里程均位居世界前列,這些件條件為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中國相比,印度的工業化進程緩慢,經濟結構不合理,制約了其為世界工廠的目標的實現。盡管印度希取代中國,但由于自發展模式存在問題,印度的制造業仍停留在產業鏈的底部,沒有實現轉型升級的希。目前,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印度市場占據主導地位。由于印度的產業政策錯誤,基礎設施落后以及勞力素質低下,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到嚴重制約。近年來,許多企業巨頭前往印度投資建廠,希印度能夠為世界工廠,然而,數據顯示,2021年流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是印度的3倍。

總之,制造業是工業發展的引擎,一個國家要為世界工廠,必須首先建立雄厚的工業基礎,邁過工業化這道坎。然而,印度的產業政策錯誤,基礎設施落后以及勞力素質低下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印度的工業化進程。因此,在解決以上問題之前,印度試圖為世界工廠的想法只能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幻想。印度不僅無法為世界工廠,而且現在國市場也基本被中國制造所壟斷。在全球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中國制造業的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產品遍布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