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廣州南沙經濟開發區正式設立,經過30年的發展,南沙已經為廣州國家級新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國家自貿試驗區和廣州城市副中心。然而,盡管南沙取得了很大的就,但在廣州各區的經濟發展數據中,南沙仍然排名第七,比花都多了三百多億GDP。南沙的經濟增長速度也只有3.5%,無法達到廣州市今年GDP增長目標的10%。同時,房地產市場的下行也使得南沙過度依賴房地產開發的問題顯現出來。南沙的房市面臨地難賣、庫存高和消化周期長等挑戰。

然而,南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距離香港約38海里,距離澳門約41海里,地珠江出海口和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是廣州的航運樞紐。南沙還是粵港澳這個黃金灣的中心點,是通珠三角兩翼的重要支點。隨著深中通道的開通,南沙將為廣州、深圳和珠江兩岸最中心的匯點。南沙還將與大灣區9+2城市群聯通,實現快速到達深圳、中山和珠海等地區,尤其是能極大短到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兩個自貿區的時間。

在產業方面,南沙已經形了六大產業聚集區,包括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科技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港航流等。南沙還推出了“四鏈融合”政策,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為企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近年來,南沙的發展重點是芯晨大海產業,預計到2025年將形總規模2萬億的新興產業集群。南沙還推出了集電路“強芯九條”政策,支持集電路產業的發展。

南沙還聚集了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涌現出一批獨角和準獨角企業。南沙還大力發展商業航天產業,中科宇航已在南沙建立了產業化基地,填補了廣東在航天制造業上的空白。此外,南沙還以汽車、高端裝備和造船為支柱,形了先進制造產業系。南沙港區也全面增強了國際航運流樞紐功能,為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集約化程度最高的水水、鐵水聯運中轉基地。

盡管南沙面臨房地產炒作和制造業空間的等挑戰,但其地理優勢和政策利好使得南沙的前景明。南沙將逐漸壯大為灣區的新的增長極,為整個大灣區的經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