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不斷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為了鞏固其國際地位,國作為資本主義的領導者一直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弱小國家進行經濟封鎖和打。近年來,國發了對外貿易戰,給世界帶來了不穩定的因素。例如,自2017年以來,國對中國芯片的限制和對一些技的制裁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了發展自主的民族品牌的重要。同時,這也讓我們意識到無論在核心技還是糧食安全等問題上,都需要高度重視。中國有句古訓說:“民以食為天,國以民為本”,近幾十年來,我們已經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但糧食安全問題仍然突出。據國家相關部門的公布,中國一直是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大國。據糧農組織的報告,2019年,中國進口糧食1.15億噸,國自產6.6億噸,進口占國產比例為17%。2021年,中國累計進口糧食達1.64539億噸,占總產量的26%。2022年,仍有2.58億人到嚴重的糧食危機影響,中國進口糧食1.46億噸。因此,如何確保中國人民自己的飯碗已經為人民普遍高度關注的問題。

據中國各省的糧食生產況來看,全國34個省市自治區中,有50%的省份糧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地的自給率只有12%至56%。真正糧食富裕的只有黑龍江、吉林、蒙古、河南等省份,其自給率為150%至375%。而甘肅、寧夏、江蘇、湖南、四川等地則剛好夠用,自給率為102%至107%,幾乎沒有糧食可調。從這些況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嚴峻,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昨天,我參加了一個北大荒集團舉辦的產品推介活,這讓我想到了主席當年提出開發北大荒的戰略眼。如今,北大荒已經為了“中華大糧倉”,為中國人民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幾十年來,中國人民都到了北大荒人的奉獻。據相關資料顯示,北大荒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9%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為76.28%,科技果轉化率為82%,為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為保障“中國飯碗”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北大荒并不是一個現的糧食生產基地,它的開發與發展與主席的戰略眼不可分的。北大荒位于中國黑龍江省北部的小興安嶺南麓、松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以前的北大荒是一片荒野,野出沒、風雪肆、人跡罕至。但是,在這片困難重重的土地上,中國的先民們曾經在真人的帶領下生存發展。然而,清朝時期,滿人大量關,加上俄國勢力的侵略,使得北大荒為了一個荒涼的地方。盡管北大荒備優越的自然資源條件,如沃的土壤、富的水利資源和適宜的氣候,但由于歷史原因,它一直被認為是一片荒蠻之地。

在解放戰爭的硝煙中,北大荒的開發之門已經悄然打開。1945年12月28日,主席給中共中央東北局發去了一份指示,指出我黨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據地,并要求部隊和機關在戰斗和工作之余從事生產,全東北必須立即計劃好這件事。主席一直非常重視農業的發展,早在延安時期,他就向延安軍民發出號召,開展大生產運,解決陜甘寧邊區軍民的溫飽問題。在主席的領導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從1947年開始,先后從全軍調了14萬兵進北大荒,建立了全國最大的國營農場群,拉開了北大荒開發建設的序幕。隨后,中共中央決定員十萬轉業兵參加生產建設,進一步加快了北大荒的開發進程。這些兵和青年們在北大荒進行了邊開荒、邊生產、邊建設、邊積累、邊擴大的工作,展開了規模宏大的墾荒戰斗。從1968年至1976年,54萬城市知識青年也加到北大荒的隊伍中。這些努力使得北大荒為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之一。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中,其中的主要糧食應該是中國自己生產的。北大荒作為“中國大糧倉”為中國人民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北大荒的發展與主席確定的戰略基地和農業戰略產業發展方向是不可分的,也展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黨中央充分肯定了黑龍江農墾在屯墾戍邊、發展生產、支援國家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大貢獻,并表示北大荒有高度組織化、規模化和健全的產業系,是國家關鍵時刻的重要力量。

如今,北大荒已經形了良田連片、林帶織、公路網、城鎮棋布的景象。其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了99%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為76.28%,科技果轉化率為82%,為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北大荒的發展與建設不僅為中國糧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展示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斗的創業神。主席曾經說過:“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他一直將農業發展視為國家的重要戰略。北大荒地區正是主席手中的一張重要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