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0.8萬億元,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額為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6%;進口額為13.2萬億元,同比下降1.2%。雖然整而言,我國外貿進出口保持平穩運行并呈現積極向好的趨勢,但外部經濟環境的復雜日益增加,外貿發展的不確定也在增強,因此外貿穩增長面臨較大的力。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加快實施穩外貿政策措施,打好政策組合拳,富政策工箱,建立監測系以匹配海外市場需求和國生產供給,加強對外貿市場的中長期研判,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全力推外貿穩定規模和優化結構。

從外貿增速來看,盡管增速仍在回落,但進出口的同比降幅均在收窄,顯示出外部需求略有修復的跡象。9月份,我國進出口額為3.74萬億元,同比下降0.7%,環比增長4.3%。其中,出口額為2.15萬億元,同比下降0.6%,環比增長5.5%;進口額為1.59萬億元,同比下降0.8%,環比增長2.7%。我國外貿發展在穩中提質,展現出較強的韌。高附加值、引領綠轉型的產品出口比重提升,外貿結構得到改善,但主要大宗商品進口仍呈現“量增價跌”的特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比重提升。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較高,汽車出口增長強勁。然而,鐵礦砂、原油、煤、天然氣、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量雖然增加,但價格下跌。此外,勞集型產品出口增速仍然較低,表明全球需求下降的趨勢尚未出現拐點。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民營企業中有51.18萬家實現進出口,占比達到85.7%。民營企業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7個百分點,達到22.7%,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品牌”的升級。外貿能不斷聚集。在外貿承況下,我國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打造高水平開放平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不斷聚集外貿新能。國際市場多元化程度加深。例如,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額達到14.32萬億元,同比增長3.1%,占進出口總值的46.5%。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指數從2013年的基準100點增長到2022年的165.4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貿易的促進作用持續增強。

為了穩定外貿,需要深分析“產什麼”、“缺什麼”和“要什麼”,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建議全面順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區域化、本土化、多元化和數字化的新趨勢,以穩定、加強和補充產業鏈為主線,積極關注和對接貿易伙伴國家的發展規劃,主接近目標市場,推產業鏈的有序布局,提升本土化經營水平。

此外,還需要加強對海外需求的中長期監測預警和咨詢,準分析海外市場的需求,同時深分析國市場的產能分布。在海外市場,需要特別關注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同時,要提高我國優勢產業出口的供需匹配水平,據不同的海外國家匹配不同的供給系,推更有效的資源配置和產品生產。同時,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能電池等海外需求量大的優勢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升其規模和價值能級。

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需要止住對歐國家出口持續下降的趨勢,同時擴大與東盟、拉和非洲等國家的進出口貿易范圍。重點是幫助企業利用世貿組織等經貿規則獲取訂單,利用好服貿會、進博會等高水平國際平臺,推政企合作,開發海外新訂單,組織外貿團赴海外爭取訂單。要鞏固和擴大對發達經濟的出口市場份額,高度重視歐日等發達國家市場,支持企業深發展這些市場。在外貿競爭中發揮優勢互補,與西方國家進行技互換和產品市場互換。同時,要加強與歐高科技產品、高端制造業和奢侈品等領域的合作,政策引導企業擴大國短缺的先進技設備進口。利用與東盟、拉、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外貿關系,挖掘外貿新興市場的潛力。為出口企業提供增信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規模。同時,在境服務、投融資便利等方面引導金融機構先行先試。提供更全面的綜合信息服務,包括貿易伙伴國的法律法規、境外展會信息等。另外,要加快《全面與進步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的談判進程,加快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的升級,擴大貿易伙伴圈。在外資市場準境資金融通、國際人才流和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尋求突破。例如,在航運領域,利用臨港新片區、海南自貿港等政策優勢,吸引知名海事仲裁及爭議解決機構,推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系的

總之,為了提升外貿競爭力,需要培育壯大外貿新業態和新模式。例如,提升境電商的新業態,利用好產地和銷地的產業鏈布局,在目標市場建設或租借集營銷、展示、倉儲、售后及維保等多功能于一的海外倉。此外,還需要積極培育運營新型貿易業態的平臺。

(汪泓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高凱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