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對公募基金的直觀有兩個方面,一個是業績不佳,另一個是躺著賺錢。但從專業能力和資源角度來看,公募基金經理并不一定比私募差。那麼為什麼公募和私募基金會有如此不同的生存境遇呢?這主要是因為激勵機制的差異。公募基金收取的管理費是按照管理規模來收取的,而私募基金則主要通過超額收益來獲利。因此,公募基金主要關注規模,而私募則更關心業績,兩者的力自然不同。此外,公募基金每天提取管理費,而私募基金則定期結算,這也導致了收賬的時間差異。

另外一個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因素是易費用。雖然易費用都會納凈值計算,但由于私募和業績掛鉤,易費用不能太高,否則無法獲利,所以私募和券商存在合作和競價的機制。而公募基金則不同,易費用全部由投資人承擔,因此對于公募基金來說,易費用并不是一個問題。

目前散戶的傭金費率在萬三左右,而公募基金的費率在萬八左右,當然傭金費率包含了券商提供的服務容。但我們都知道,券商為公募服務的對象是基金公司,而不是單個基金產品,因此券商更傾向于服務頭部大的公募基金,而對小規模的公募基金提供的服務較。這導致了傭金費率明顯偏高,尤其是對于大型公募基金而言,這侵害了基金投資人的利益。

除了費率不合理,公募基金還存在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頻繁易和高換手率。頻繁易往往無法帶來利潤,這是連散戶都明白的道理,但公募基金為什麼不懂呢?這是因為頻繁易可以帶來巨額傭金收,而承擔這些傭金的是基金投資人,與基金公司無關,所以對他們來說并不重要。那麼公募基金從中獲得了什麼好呢?很顯然,這些傭金為了公募基金的權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給不同的券商,難道沒有潛在的問題嗎?

當然,公募基金采取了打分派點的規則,通過研究員和基金經理對每個易券商的服務進行評分,評分高的券商可以獲得更多的易傭金返利。這看起來很規范,但實際況如何呢?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每年新財富的研究員評選,首席研究員向基金經理靠攏的場景,為了獲得高分和評選的好名次,券商研究員不管合理與否都會去迎合基金經理的要求,這自然會導致基金經理獲得更高的評分。總結一下,公募基金由于不關注業績,所以會通過增加易費用來獲取利益,而易費用為公募基金對券商施加力的手段,從而形了一個利益鏈。這就坑了基金投資人的錢,雖然看起來制度規范,但實際上是讓公募基金和券商分了利益。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中紀委在2月份提出的破除“金融英論”、“唯金錢論”、“西方看齊論”等錯誤思想的觀點了。如果真的想改變金融行業的不合理現象,一些制度設計其實是很容易的。即使不改變公募基金的管理費模式,只需要將易費用從凈值計算中剔除,由基金管理費來承擔易費用,這樣基金經理雖然可以獲得穩定的管理費收,但如果易費用過高,管理費收益就會下降,這將促使基金經理與券商進行議價,也會降低易頻次,進而減傭金收,從而切斷灰利益鏈,讓券商的服務明碼實價,重塑整個行業的潛規則。

金融行業看起來很復雜,主要因為其專業質,但人依然是簡單的。管理看起來很復雜,主要因為目標和細節,但只要有改革的決心,改變其實是很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