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最快將在下半年回穩,PPI上漲向CPI傳導有限,中國輸通脹風險仍維持在可控范圍。5月份推出的微觀調整措施已足以抵外部輸通脹,不需更進一步收

國公布的4月消費者價指數(CPI)數據在全球激發新一有關通貨膨脹的辯論。國勞工部數據,國4月核心CPI環比增長0.9%,創1982年以來最大增幅。部分人士擔憂,國經濟存在過熱苗頭,可能會出現惡通脹,且可能通過多種渠道傳導至包括中國在的國家。然而,我們認為上述況不會出現。

當前對于通脹的擔憂存在其合理。隨著疫苗接種逐步鋪開,各國放寬封鎖、重開經濟將帶需求復蘇。此外,2020年以來多國央行實施量化寬松,導致貨幣量出現快速增長。過去六個月,國、英國和歐元區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年化增長仍維持在10%的高位。然而,我們預測今年這些國家的央行還將繼續實施量化寬松。全球不論是發達經濟還是新興經濟的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都出現了飆升。4月份中國PPI同比上漲6.8%。我們預測今年全球PPI會上漲6.2%。總來看,全球通脹風險的確是在上行。然而,這種通脹力起碼在目前仍是可控的。

貨幣與通脹的關系不僅到貨幣量的影響,還到貨幣流通速度的影響。盡管廣義貨幣量大幅上升,但由于各國央行進行了恰到好的流政策調整,貨幣流通速度放緩,貨幣量增加沒有引發整通脹。因此,當前各國實施的貨幣寬松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題。

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主要是由供需的短期不平衡、流寬裕和投機易等因素疊加導致。疫嚴重擾了礦業生產和行業供應鏈,使得大宗商品供應量下。同時,全球貨幣大放水和各國經濟刺激措施刺激了需求,導致供需嚴重不匹配,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然而,預計隨著全球供應鏈恢復和供需重回平衡,大宗商品價格將會回調,PPI的上行力會到限制。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更多地到流的影響,與市的關聯度更強。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并不全然是由需求帶,而更多地是到流的影響。

中國的PPI數據顯示,重工業產品出廠價格明顯上漲,但輕工業和機械設備出廠價格僅有些許上升,傳導效應有限。類似的況在2016年至2017年也出現過。因為大多數下游行業的企業難以通過提高自己的價格來轉嫁本,PPI上漲沒有傳導到其他生產者價格,向CPI的傳導更是有限。因此,我們預測今年中國的PPI在這幾個月或將升到7%以上,之后回落。中國PPI通脹不會全面向CPI傳導,預測CPI將在今年年底上升到2.6%左右,不會超過人行3%的目標。

大宗商品價格及PPI上漲仍會對生產造影響,但這些影響是暫時的。政府不會直接給大宗商品設置價格上限。最終輸通脹的嚴重程度將取決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攀升,本的上漲還是會傳導到下游行業。然而,人民幣升值并不是對抗輸通脹的最佳措施,因為它會削弱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對中國出口企業造嚴重影響。中國不應過早、過猛收貨幣政策,因為經濟仍于復蘇期,存在不確定因素。

預計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最快將在下半年回穩,PPI上漲向CPI傳導有限,中國輸通脹風險仍維持在可控范圍。5月份推出的微觀調整措施已足以抵外部輸的通脹,不需要更進一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