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公司、環境與治理)實施與披已經為了大型公司、上市公司繼“財務報告”之后又一信息披必選事項。在IFF20周年全球年會的分論壇上,來自國外的監管部門、ESG領域標準專家熱議ESG全球統一規則的議題。國務院國資委原書長彭華崗表示,全球有超過600家機構在做ESG評價,每個機構都有自己一套標準,可能會導致ESG評價結果的一致比較差。為了解決標準不一、企業難以適從的況,國際注冊專業會計師公會全球政府及政策事務副總裁米歇爾·穆倫表示,他們正在努力讓S1、S2為一個全球的基準,并希能夠在歐盟、中國和國三個主要地區適用,以利于企業ESG的貫徹執行。

據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于2023年2月26日發布的國際可持續信息披標準ISDS,其中包含了IFRSS1(披可持續發展相關財務信息的一般要求)和IFRSS2(氣候相關披)兩個草案。這兩份草案將于2024年開始正式實施,ISSB的目標是確立一個普遍適用的最低標準,以便企業和投資者能夠衡量和報告其可持續發展績效。這一統一規則到了國際組織和國家的歡迎,包括代表130個經濟、95%資本市場市值的國際證券組織。

由于ESG蓬興起,全球各機構紛紛涉足其中,但各國各行業對ESG的標準模式存在差異。因此,一個統一的國際標準助力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變得非常迫切。對于全球大型企業,尤其是國和涉外企業而言,ESG已經不能等待、不能回避。ESG正在關乎出口資質、貸款定價和市值管理,并倒企業進行轉型。普華永道中國專業技部合伙人、ISSB過渡實施小組(TIG)專家員金以文認為,企業應該利用“E、S、G”三個維度審視未來的新風險和新機遇,從而提升企業的韌。ESG對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從ESG1.0的合規到ESG2.0的融管理,再到ESG3.0的邁進經營。

對于國企業而言,ESG已經逐漸為一個必答題或者是一種共同的語言。如果不能用共同的語言進行流,可能會導致企業與國際接軌的難度增加。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現階段的S1、S2是一個非常好的基本準則,央行將進一步推和鼓勵金融機構、大型企業在環境信息披方面取得進展。然而,對于ISSB發布的標準,與中國的結合非常重要,不能簡單地采用拿來主義。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張健認為,在推ISSB實踐的過程中,據中國國進行本土化非常重要。目前,中央上市企業已經廣泛推出ESG報告,實際上遵從了S1、S2的標準,有些企業甚至超過了這些標準。

綜上所述,全球ESG標準的統一對于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各國各行業需要一個普適的國際標準來指導和衡量企業的ESG表現。而企業也應積極行,利用ESG來應對新的風險和機遇,并將ESG融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中國的企業和監管機構也應該與國際標準接軌,并據中國國進行本土化,以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