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人民日報發布了一篇報道,介紹了全國總工會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據調查數據顯示,全國職工總數約為4.02億人,其中新就業形態勞者達到8400萬人。新就業形態指的是貨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群。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和教育等行業的整頓以及三年的疫沖擊,新就業形態迅速增長,達到了全國職工總數的20%,這一比例令人震驚。

新業態的增長一方面說明了就業力巨大,一些白領階層也不得不轉行從事外賣等工作。另一方面,新業態的薪資水平相對較低,其規模的增長也將影響居民的整消費能力。面對如此巨大的就業力,我們以截止到3月31日已披年報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哪些行業的就業力較大。

據2021年和2022年年報員工數量的統計數據,我們發現1247家上市公司的合計員工數在2022年達到1416.77萬人,同比增長了3.77%。與2021年相比,增速下降了0.86個百分點,顯示整員工增速有所放緩。

從員工行業分布來看,銀行業的員工數量最多,占比達到17.3%,其次是建筑裝飾、汽車、通訊等行業,顯示金融及大型工業對員工需求量最大。

在行業職工人數增長方面,汽車、電力設備、基礎化工、容護理和醫藥生行業增長最快。近年來,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了上下游產業的擴容,職工增長非常迅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持續的投資也帶來了競爭的加劇,汽車行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據年報披的71家汽車行業公司數據顯示,有29家公司在2022年的職工數量同比下降,而比亞迪一家公司的員工數量同比增長了97.8%。這表明行業整上雖然增長,但也存在一些公司增長迅速而其他公司增長緩慢的差異。

與此相反,商貿零售、輕工制造、傳、鋼鐵和石油石化行業的職工人數下降最為明顯。一方面,到疫和消費不振的影響,零售及輕工業到了較大的沖擊。另一方面,傳統重工業也在進行技升級,員工數量也在減。另外,鋼鐵、石油石化、社會服務、非銀金融和公用事業等行業連續兩年員工人數都在下降,這也反映了整個行業的變化格局。例如,非銀金融行業的多元金融和保險業普遍出現了人數下降的況,這現了近兩年金融整頓以及保險代理人減的趨勢。

2023年,經濟將全面復蘇,但各行業的趨勢將會有所不同。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相信今年行業就業趨勢將會出現較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