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給大家強調一下,債不是債,我們現在地產企業崩的全是外債,然后外債帶債一起崩。如果不是元加息,國沒有一家房地產會雷。

2016年房價出現單獨通貨膨脹,價格翻倍飆升,為了控制這種趨勢,央行下發通知,國各大銀行基本上停止了給各地開發商新增貸款。他們拿不到新的貸款,就無法繼續購買土地,然后擴張就會停止。并且沒有新的貸款,為了盡快遞回籠資金給公司運行,各地開發的項目就不會捂盤。土地和房價飆升的節奏就會被卡住。央企國企城投各地的開發商,基本上都按這個節奏執行了。

然而,仍有一些頭鐵的私營開發商通過香港借外債繼續進行擴張。恒大碧桂園融創就是這種典型,而萬達萬科就沒有。房地產的運營基本上都不是靠自己本的現金流在運營,都是靠的貸款。用新的借貸去還老的借貸,而且也有很多資金愿意借給他們,因為借給他們的利息肯定比存到銀行高。

去年開始聯儲加息,今年的元債到期了,但是卻借不到新的元來還之前的元債了。于是他們就雷了。如果他們沒有借元外債,全是人民幣借貸。哪怕現在房地產低迷,為了保樓,和國各大銀行協商一下,是繼續可以貸出錢的,甚至可以延緩還款,無非就是利息高一點。但是元沒辦法了,國銀行印不了元。

那麼反過來說城投。城投也是靠債務運行的,債務巨大了怎麼還?理論上不用還。城投的債務主要是從銀行借出來的,銀行直接給他們免掉就可以。只不過流程上有點復雜而已。目的是為了防止有人在中間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銀行的錢是哪里來的,央行印鈔機印出來的。因為不管是儲戶的錢,還是誰的錢,源都是央行的印鈔機出來的。央行如此任,難道不怕通貨膨脹嗎?

這就要說到央行發行人民幣的途徑了。我們手上的紙幣,其實就是一種債務。當你拿到一張紙幣的時候,就等于央行購買了你的商品或者服務。但他沒有黃金或者什麼等價商品或者服務和你換,他給你開了一張借條。這張借條是可以在境市場流通的,然后你拿著這個借條可以和別人去換商品或者服務。于是這個借條就是紙幣。它的發行單位是央行。我們央行是屬于國家的,城投公司也屬于國家的。央行把印出來的紙幣給城投公司,然后城投公司再購買各種建材和服務,給當地建了房子修了馬路。于是央行印的錢就流市場了。

所以反過來推,當銀行把錢給城投公司,也可以說城投公司找銀行借了錢。當城投公司貸款時,也就是城投公司的債務產生的時候,貨幣已經印出來了。那麼現在通貨膨脹了?沒有。如果擔心通貨膨脹,也就是房價價飆升,銀行就會如同16年一樣,卡住不會給城投公司,包括各開發商貸款了。城投公司也不會產生這麼巨大的債務。

給城投免去債務,無非就是債務轉移給央行,央行發行貨幣本就是產生債務的過程。只要沒有通貨膨脹發生,央行的債務越大,說明經濟發展的越好。但你私人房企也到銀行貸款,然后也給大家建了房子修了馬路,貸款是不是可以不用還了?你有點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