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作為中國業的老三,進上市以來的第21個年頭,卻出了一份慘淡的三季報。營收下6.44%,凈利潤下111.66%,虧損達到1528.33萬元。與業巨頭伊利、蒙牛相比,業的營收差距越來越大,凈利潤更是只有它們的十分之一。這樣的業績差距自然引起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擔憂,價較歷史高點下跌超過67%。

業在今年年初立下了320.5億元營收的目標,然而截至三季末,實際營收只有206.64億元,進度只完了64%。去年,業也未能完營收目標。除了營收目標未完,凈利潤更是差距懸殊。公司董事長黃黎明早早定下了2022年實現凈利潤6.7億元的目標,然而凈利潤連續三年下,今年前三季度更是下降了12.67%,只有3.227億元。

業將今年的業績下歸結于國營業收下降和海外子公司虧損。分品類來看,第三季度同比下降2.68%,其他制品收下降6.67%,牧業產品收下降了39%。渠道拓展出現問題是導致業績低迷的原因之一。業采用經銷和直銷結合的銷售模式,然而自去年開始,經銷商數量大幅下。雖然在今年上半年經銷商數量有所增加,但直營渠道收卻下降了11.99%。此外,近期還有消費者反應明如實酸在高端超市消失的況,對于產品下架的原因以及是否會影響銷售,業方面暫未回應。

銷量欠佳導致存貨大幅增長,業的存貨在去年創下了42億元的歷史新高,今年前9個月仍高達34.88億元,同比增長了7.7%。存貨帶來的減值風險將為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僅2022年公司的資產減值損失就高達1.72億元。

另外,業高管的頻繁更替也為業績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8年以來,業已經更換了5個董事長,平均不到三年換帥一次。而且這些董事長都缺乏業從業經驗,雖然現任董事長黃黎明有著富的業經驗,但卻未能帶領業走上大道。

業面臨著業績下和管理層變的雙重挑戰。為了改善業績,公司計劃推渠道拓展和網點下沉,并夯實華東地區的渠道基礎。然而,要提高業績并恢復投資者信心,業還需在產品創新、渠道優化和管理層穩定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