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經驗的投資者對新上市后業績變臉已經司空見慣。一紙業績變臉的公告可能將投資者推虧損的沼澤。有的造假新在上市后也可能出現一波炒作,但難以持續維持其被炒高的價,由此形了大熊的走勢。

大同創于4月18日在深所創業板上市,發行價格為58.32元/。然而,上市首日該便跌破發行價,近日價雖有反彈,但離發行價仍相差甚遠。大同創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防護及功能產品。立于2012年,在近幾年開拓了聯想集團、立訊、歌爾份、仁寶電腦、緯創資通、和碩科技等國知名企業客戶。并于2019年通過蘋果供應商審核,為AirPods系列生產提供相應功能產品。

然而,無論是功能產品還是防護產品,大同創的技水平都較低,只能在利潤低微的手機代工產業中充當可替換的螺釘。上市前大同創收增速較快,但上市后業績出現明顯下。一季度業績公告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約2.05億元,同比減13.42%;歸屬于上市公司東的凈利潤約2541萬元,同比減8.54%;基本每收益0.4458元,同比減8.54%。

大同創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其過度依賴OEM模式,即牌生產或代工生產。據招書顯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大同創主營業務本中OEM模式本占比逐年增加,而自產產量占比逐年下降。這種過度依賴代工廠生產的現象可能導致產品質量和談判能力不足,同時也增加了經營風險。

大同創的功能產品利率在報告期出現大幅度下降,從2019年的65.64%降至2022年上半年的29.98%。然而,這些功能產品并不存在技難度,因此其如何能在2019年支撐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利率,而在之后幾年快速下降,這值得懷疑其財務數據是否經過化。

該公司的客戶依賴度較高,特別是對聯想集團的依賴度較大。強烈的客戶依賴會導致客戶不斷低價格,降低公司的利率,并增加經營風險。此外,隨著消費電子產品需求下降,大同創的業務收也會到影響。消費電子產品市場風險大,大同創的產品銷量在穿戴功能類領域不斷下降。

大同創的產能利用率也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功能產品的產能利用率在2022年上半年下降到僅有51.71%。然而,在產能利用率尚未充分利用的況下,大同創卻耗費巨資修建新的生產基地,這種逆市場的決策可能帶來更多的經營風險。

綜上所述,大同創作為一家新材料公司,其產品缺乏壁壘且可替換極強。其過度依賴OEM模式、下利率、高度依賴數客戶、市場風險以及產能利用率下降等問題使得其經營面臨多重患。投資者應慎重考慮其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