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經濟寒冬的洗禮,中國經濟在2023年迎來了充滿希的新起點。營商環境是春天的象征,市場主則是種子,只有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下,這些種子才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累累碩果。據《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上海中華職教社主任周漢民帶來了優化營商環境的提案。他表示:“留住了青山,就是贏得了未來,穩住了市場主,就能夠迎來生機盎然的發展。”

上海被認為是最代表的城市之一,今年1月份,上海市出臺了《上海市加強集創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方案》,被外界稱為上海優化營商環境“6.0版”行方案。據悉,自2018年起,上海已連續出臺5版優化營商環境行方案,并連續5年召開全市營商環境大會。上海作為全球外資最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2022年實際到位外資達到235億元,連續三年穩定在200億元以上。其中,新增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累計分別達到891家和531家。除了上海,浙江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江蘇提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讓企業敢闖敢干”。而在3月10日,南京更是召開全市深化作風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會,出臺了《關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并計劃推出126項工作任務,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盡管各地方持續發力,優化營商環境,但在周漢民走訪了400多家企業的過程中,他發現企業“對政策落實獲得不強、創新環境有待完善等問題反映仍較為集中”。因此,周漢民提出了三條建議,分別是“提升信心”、“重視法治”和“激發活力”。他認為,要更大力度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制定新一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公布一批有價值、有幫助的標桿舉措,保持政策的穩定和連貫,通過項目的落地,最大程度地提振民營企業信心,釋放政策效應。此外,他還主張建立常態化的通機制,多聽取企業家的心聲,幫助企業發揮自優勢。另外,他認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應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公開明的市場系,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自主經營權和企業家權益,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穩步前進。此外,他還認為需要提升服務能力,激發市場主的活力,通過深化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推進基層干部隊伍作風建設,讓市場主的活力得以充分涌

總的來說,優化營商環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各地方應加大力度,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同時,政府應更加重視民營企業發展,通過穩定的政策和法治環境,激發市場主的活力,推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