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債券基金經歷了歷史上罕見的補跌現象,超過1000支債券基金跌幅超過0.3%,主流的幾只國債ETF最多的跌幅還達到了0.78%。由此可見,許多債券型基金或以債券為底層的銀行理財產品也相應下跌。許多投資者認為自己購買的是保本理財產品,但沒想到幾天的跌幅比一年的收益還要多。這是否意味著債券在即將到來的兔年仍然是一個值得投資的產品呢?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債券下跌是由債市暴雷還是周期調節所導致。數據顯示,目前債券市場的總規模為142萬億,而2022年債券違約的金額大約為800億左右。違約規模在整債市中不到1‰,這表明我們的債市沒有出現的風險。

其次,回顧中證全債指數的歷史走勢,從2012年到2022年的十年時間里,大致每隔三年就會出現一次回調,每次回調周期大約為9-12個月。在2022年1月,海外機構持有我們債券市場的保有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萬億。隨著元加息以及海外機構從2月份開始的減持,債券市場到了一定的力。加上票市場的反彈和對未來經濟復蘇的預期修復,債券的價比不如投資票,資金開始流向市,形了蹺蹺板效應。債市的回調引發了大量的銀行理財產品贖回、資產賤賣、凈值大幅下跌,形了負反饋鏈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踩踏事件。

從2022年12月14日開始,債市連續多個易日上揚,贖回是否已經結束呢?隨著12月的贖回高峰過去,雖然1月仍面臨到期力,但由于年初的配置盤以及當前信用價值相對突出,預計贖回可能在2023年1月春節前會有所緩解。

長期來看,投資債券主要依靠票息收和資本利得。在當前時點,經過兩個月的債市調整,債券的票息收益已經達到高點,備較好的配置價比,而連續下挫的況也可以靜待票息收的修復。據數據顯示,中證全債指數自2010年以來上漲73.29%,而同期滬深300指數僅上漲9.52%,明顯跑輸中證全債指數。從長期來看,以債券資產為主、票資產為輔的資產組合更有可能獲得穩健收益。雖然債券基金短期也會面臨波,但總來說流好、波較小,整屬于偏防的策略,是資產配置的必要選擇。

轉折已來,債市的新老“劇融,2023年可能是近兩年最難判斷信用環境、把握配置節奏的一年,也可以看作是底層資產配置的機會之年。在價值投資方面,我們可從四個維度出發:管理層、護城河、長和估值。愿你從今往后,耳畔留下阜盛煙火的聲音,心中照耀著星河長明的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