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份,個人養老金制度在國正式落地已經近一年。考慮到去年已經毫不猶豫地加其中,而且據現有的抵稅政策,今年肯定還會有更多人選擇加。很多人都在問,是否應該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其實,做出決策也很簡單,下面提供三個角度供參考。

一、抵稅(核心):據現行的累進稅率制度,年收越高,可以抵扣的金額也越多。簡單來說,通過個人養老金賬戶投資養老理財產品,每年可以減相應的稅款。抵扣金額如下:

- 可抵扣納稅所得額(最高為1.2萬元);

- 領取時按3%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 投資收益免稅。

二、提取限制:個人養老金賬戶無法提前支取,除非到達法定退休年齡。極端況下,如完全喪失勞能力或出國等其他形,也可以提取。因此,所投的資金將失去流。結論是,年齡越大、臨近退休的人越早能夠提取養老金。此外,提前提取的金額也會更有利,因為鎖定期較短。舉個實際例子進行說明:假設A將在五年后退休,目前應納稅收為30萬元。他選擇連續五年投12,000元本金。實際抵扣后,每年將返還2,400元。對于A來說,實際投本金為9,600元(暫不考慮抵稅時間為兩個月)。我們來看看五年后的實際本息收益差別:

- 養老金賬戶本息:按12,000元、2%年復利計算,五年本息合計為63,697.45元(扣除3%后為61,786.52元);

- 正常投資本息:按9,600元、4%年復利計算,五年本息合計為54,076.56元;

扣除提取時的3%稅費支出后,養老金賬戶的本息收益比正常投資多出7,709.96元。如果按實際收益倒算年化收益率,會發現驚人的8.5%。可惜的是,個人養老金賬戶每年只能投12,000元。

三、可購買的產品種類:與去年相比,2023年能購買的個人養老金產品種類和數量增加了很多。主要可以分為保險、存款、理財和基金四類。以下是它們的大致區別和況,供大家了解:

- 保險:目前有93款保險產品;

- 存款:共有465款存款產品;

- 理財:有19款理財產品;

- 基金:共有162只基金產品。

銷售方面的數據尚不清楚,但收益方面可以簡要討論一下。保險和存款產品都比較穩定,而存款的利率則在持續下降。由于養老金賬戶主要與大型銀行合作,存款利率更低。基金方面的表現較差,截至2023年11月1日,只有13只基金獲得正收益,92.31%的基金虧損。其中超過2%回報的只有2只,最高虧損達到13.64%,大多數虧損在5%到10%之間。這個現象可能很難理解,畢竟投資養老金卻遭遇了“理財”虧損。然而,個人對于無腦投資某個產品,尤其是一些理財產品,是非常抗拒的。近幾年的市場表現應該給了那些無腦定投基金的人一個很好的教訓。同時,那些只關注手續費和傭金的人也應該有所收斂。

四、對于基金的未來表現,一些專家和基金經理用“短期承”、“短期波”來形容。他們明示或暗示,從未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來看,這些波都會逐漸消失。換句話說,聽起來就像在說市最終會反彈回去。然而,個人無法完全認同這種說法。投資本是有風險的,的確存在虧本的風險,這是客觀事實。無論你對市場行有何判斷,都應該有這個準備。說得直白點,就是愿意承擔風險。至于未來是否會反彈回來,大概率是,但也有可能會跌得更多。沒有人可以承諾多久才會反彈,或者反彈多。然而,現在的投資者不傻,經過幾次被坑的經歷后,變得更加謹慎。正因如此,實際上敢于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的人并不多。據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全國36個先行城市共有4030萬人開立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然而,據今年一季度末的數據分析,全國有3038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中只有900多萬人完了資金儲存,實際繳費人數僅占參加人數的31.37%。儲存總額為182億元,人均儲存僅為2022元,與年度繳費上限12000元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某公募基金人士出了這樣的話:“你今年會參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