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個人所得稅出現了負增長,打破了近十年個稅穩定大幅增長的趨勢。從2017年到2022年,各省市區財政口徑的個人所得稅變化況顯示,在過去的六年中,只有10個省市的個稅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而有13個省市區的個稅增速為負數,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個稅越況。

與企業所得稅只有浙江跑贏全國平均增速不同,個人所得稅方面,只有北京的增速低于全國平均線,而浙江、山東、上海、江蘇和廣東的增速都超過30%。這表明上述地區的高薪行業從業者數量較多,人均薪酬水平也相對較高。海南的個人所得稅增速更是高達124.10%,為唯一增速超過百倍的省份,而陜西、山西和江西這三個礦產資源和新能源資源富的省份也取得了較高的增速。安徽是唯一表現穩定的省份,而在華東六省一市中,只有福建的個稅增速低于全國平均速度,且為負數。

在過去的六年中,有13個省市區的個稅增速為負數,2022年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總額較六年前有所下降。這些地區既包括西北、西南地區亟待進一步發展的甘肅、寧夏、云南和貴州等省區,也包括產業大省湖北和河北,以及唯一增速為負的直轄市天津。東北三省的個稅總額同樣表現不佳,黑龍江和吉林的個人所得稅在2022年均下降至十億以下。吉林不僅在企業所得稅增速墊底,個人所得稅增速也再次墊底,同時還是唯一一個公積金實繳職工人數大幅下降的省份。吉林的經濟發展形勢堪憂,只能期待近期俄羅斯東向帶來的利好來扭轉經濟頹勢。

從城市角度來看,勞法律法規健全、企業納稅意識更強、違稅本巨大的一線城市往往是個稅收較強的城市。在2017年之前,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年度個稅總額占到全國年度個稅總額的四以上,之后這個比例逐漸下降。各個省市的主要城市,即目前的新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的個稅金額穩定增長,這也說明了一線城市中高薪崗位逐漸分流至其他城市,而低線城市的薪資水平則在逐漸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強省會城市之間也出現了高低差距,比如四川的個稅總額和人均個稅均超過湖北,但都的個稅總額和人均個稅卻低于武漢。

與企業稅、易稅等稅種不同,個人所得稅與民眾的實際收切相關,對個稅的增減敏度更高。個稅的下降帶來了警示信號,需要各方積極應對。如果說消費稅的減意味著民眾了錢包,證券易印花稅的減意味著民眾降低了在市買賣的頻率,那麼個稅的減說明民眾的收已經實際水。去年以來,房地產、互聯網等高薪行業頻繁裁員,薪酬最高的金融行業也不斷傳出大幅降薪的況,這已經開始對更廣泛的領域產生影響。盡管個稅總額在過去的六年中仍然實現了增長,國民收呈上升趨勢,但一線城市和低線城市的起征點相同卻存在巨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