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作為中產階級的標配信用卡,正逐漸邊緣化。在日常消費中,使用信用卡付款的場景變得越來越據央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數量為7.86億張,較去年同期減了2100萬張。從年度數據來看,我國信用卡的數量呈現明顯的萎趨勢。在前幾年,我國信用卡數量曾高速增長,2016年和2017年,信用卡增速甚至一度接近30%。但到了2022年,信用卡增速首次出現負增長。到了2023年,信用卡的數量開始加速萎

與信用卡數量減相比,信用卡的易額也在明顯減。以國發卡量最大的工商銀行為例,去年信用卡消費額同比下降11%,今年上半年信用卡消費額繼續下8%。其他主要信用卡大行也出現了消費額不同程度的下降。這表明,使用信用卡的人越來越的直接原因是信用卡優勢正在逐漸消失。

對于消費者來說,信用卡最大的便利在于可以“先消費后償還”,尤其是在一些相對較大額消費場景下,消費者無需提前準備大筆金額,可以直接用信用卡支消費,到期再償還。然而,隨著移支付的興起,大部分日常小額消費場景中,消費者更傾向于使用手機支付。因為大多數人的微信和支付寶賬戶中都有一定數額的零錢,足以應付日常小額消費,無需通過信用卡支消費。所以,在小額消費場景中,信用卡被移支付迅速取代。即使是一些大額消費,也有互聯網金融產品可以替代傳統信用卡,比如花唄、京東白條等。

除了移支付的替代效應,監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用卡的發展速度。2022年7月,銀保監會和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對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提出了“審慎穩健”的監管要求,要求嚴格規范發卡營銷行為,防范偽冒欺詐辦卡、過度辦卡等風險,并對單一客戶設置發卡數量上限等。在通知發布后,銀行提高了信用卡的申請門檻,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信用卡風險,但同時也使許多年輕人無法獲得信用卡,從而導致信用卡數量的下降。

不僅年輕人,很多傳統老客戶也在逐漸放棄使用信用卡。除了移支付更加便利之外,更重要的是信用卡自的吸引力越來越弱。很多人使用信用卡并不是因為看中了信用卡的“先花后還”功能,而是看中了信用卡的積分。通過信用卡刷卡積累的積分可以直接兌換一些商品,尤其是飛行里程,這是很多人使用信用卡的主要力。然而,近年來,各大銀行的信用卡積分變得越來越不吸引力,刷卡所得積分減,可兌換的商品和飛行里程也越來越。對于許多客戶來說,信用卡積分已經變得可有可無,因此在移支付興起后,他們干脆放棄了信用卡。

我國信用卡消費的減除了信用卡自吸引力下降外,從更深層面來看,也反映了民眾當前消費習慣和方式的改變。民眾的消費變得越來越謹慎,尤其是對于提前支消費的行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我約束和控制。近年來,不僅信用卡消費在減,許多年輕人也主關閉了花唄和白條等互聯網借貸工。在互聯網借貸非常火的時期,許多年輕人通過花唄等工進行超前消費,如購買新款iPhone等。然而,當還款到期時,這些年輕人不得不將生活開支到極致,甚至陷“借新還舊”的高利貸陷阱。尤其是最近兩年,隨著裁員和失業力上升,許多人失去了超前消費的能力和勇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試圖擺超前消費帶來的債務陷阱,他們在各種網絡論壇上詢問如何關閉花唄和白條賬戶,并開始流如何存錢的經驗。過去,年輕人傾向于花錢一時爽,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意識到存錢的重要,他們將“攢錢一時爽,一直攢錢一直爽”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我國信用卡消費的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信用卡高速發展帶來的風險。2003年,韓國曾經發過一場大規模的信用卡危機。然而,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適度超前的消費對于刺激經濟發展仍然有好。以人均信用卡擁有量來看,我國仍于較低水平,相比之下,國、韓國和日本等國家的人均信用卡數量大約為3-5張,而我國僅為0.56張。盡管人均信用卡數量較,但信用卡規模仍在萎。當民眾的消費行為變得越來越謹慎時,中國經濟的消費引擎也會變得越來越疲。11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價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負增長0.2%。這是繼今年7月份負增長之后的第二次價負增長。當越來越多的民眾開始收消費時,通影自然也無法消散。

總結起來,我國信用卡消費的減不僅反映了信用卡自吸引力下降,更折了民眾消費習慣和方式的改變。盡管適度超前的消費有助于經濟發展,但過度依賴信用卡消費也會帶來風險。新一代年輕人在面對現實力時,逐漸學習如何節儉過日子。因此,信用卡消費的減,雖然可以避免風險,但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