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了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并指出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在會議的“完善機構定位”部分,特別提到了要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和社會穩定的功能,這凝練概括了保險業工作的定位和方向。

保險作為一項巧的制度發明,通過提供風險保障、風險減量管理以及金融服務三大主要功能,發揮著減緩吸收外部沖擊、減輕震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升安全、穩定預期的作用,為重要的經濟減震和社會穩定。首先,保險提供風險保障,通過算技和法律系,匯集和分散全社會甚至全球范圍的風險,以保障個在風險事故發生時能夠得到確定經濟補償,從而避免因為偶然的風險損失而喪失未來的發展能力,平衡可能帶來的系統部擾。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意外事故造的經濟損失不斷擴大,保險作為經濟安全網的重要更為凸顯。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2年,我國保險業為社會提供的保險保障金額增長了111.4%,提供的保險賠付金額增長了20.1%,其提供風險保障的能力持續提升,已經為多層次社會保障系中越來越重要的組部分。

其次,保險作為企業和家庭的風險損失的“埋單人”,有控制損失本的功能,能夠通過合同設計和專業能力,激勵并幫助客戶降低風險、規避損失,減輕風險事故致損頻率和后果,形保險業、消費者和社會多方共贏的局面,有效減意外沖擊。隨著社會功能分化和復雜的提升,風險種類不斷增多,風險管理的細化、專業化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保險行業通過經營中的損失數據和風險管理經驗,能夠更好地理解風險發生和傳導機理,對風險鏈條的關鍵環節進行積極干預,幫助家庭和企業提升風險控制能力。例如,人險行業積極向消費者提供健康教育、健康促進、健康檢、慢病管理、便民就醫等服務,助力健康中國戰略的落地,并降低醫療費用力。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的數據,2022年保險業投防災減災資金約為2.34億元,發送預警信息約為7574.74萬人次,排查企業客戶風險約為11.78萬次,預計減災害損失約為22.77億元。

此外,基于風險保障的功能,保險業將大量小額資金匯集為巨額保險資金池,為現代金融系的重要組部分。作為契約型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的資金來源由保險合同約定,相對穩定,并可以對未來年度中需要向益者支付資金的規模和時間做出準確的預測,使保險機構備了更長期的投資視角、更穩健的投資目標和相應的期風險管理能力,是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近10年來,保險資金平均收益率在5%左右,行業資金配置結構穩健,風險抵能力較強,波幅度遠小于其他機構投資者。截至2022年,行業發揮保險資金長期穩定優勢,累計為實經濟融資超過21萬億元,其中包括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領域的投資5.2萬億元。這既對穩定消費者預期有積極作用,也對金融市場的結構完善與穩定有重要意義。

作為經濟減震和社會穩定,保險業承載著更加重要的歷史責任。行業需要聚焦主責主業,秉持系統觀念,面向社會經濟主戰場挖掘增長潛力,釋放增長活力,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