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普京曾豪言壯語,揚言要在20年塑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然而,眼下的況似乎并未如他所愿。政治、軍事、經濟,這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三個主要方面。

在政治層面,俄羅斯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繼承了蘇聯的地位。但在軍事方面,盡管俄羅斯在核武領域與國能保持一定的平衡,然而在常規軍事力量方面,已然滯后于時代,尤其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表現更是令人擔憂。

然而最令人擔憂的或許是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的表現。其經濟命脈牢牢掌握在世界能源價格的波之中,而這又直接制于系。可以說,俄羅斯的經濟狀況很大程度上制于國。這也是俄羅斯久攻不破的本原因,而這一切的源,則在于俄羅斯過于依賴能源產業。

盡管能源產品在俄羅斯出口總額中的比例并不是很高,通常也就在20%左右,但它對俄羅斯財政收的貢獻卻高達1/3左右。這一依賴關系極大地制約了俄羅斯產業結構的調整與轉型。雖然普京一直心懷雄心,試圖改變這一狀況,但結果卻往往是功虧一簣。

在人工智能領域,俄羅斯本有巨大的優勢。扎實的數學教育和蘇聯時代留下的科研基礎,本應是俄羅斯在這一領域傲視群雄的基石。然而,如今在人工智能領域,國遙遙領先,中國也在追其后,俄羅斯卻幾乎毫無作為。這一窘境并非孤例,它在諸多高技領域都有所現,互聯網技電技、無人機技、量子技等方面,俄羅斯均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

本原因,還在于俄羅斯過度依賴能源產業,將俄羅斯經濟發展束縛于一個巨大的黑之中。技創新本質上是一種風險投資,投大量資金,卻不能保證必然有所回報。然而能源產業卻是穩賺不賠、利潤厚的行業。有了這個穩定的“搖錢樹”,誰又會愿意孤注一擲于高新技產業呢?即使有所投資,也難以持續。

因此,盡管偶有所謂的“黑科技”涌現,但很難形實質產業,更不要說打造自己的品牌了。相對于高新技產業,能源產業的產業鏈極為簡單,從開采到加工,再到運輸,環環相扣,導致其無法提供足夠多的社會就業機會。盡管能源行業賺得盆滿缽滿,但絕大部分利潤都被高層瓜分,普通工人幾乎無法分其紅利。

從技門檻來看,能源行業并不高,也不怎麼依賴技創新,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社會、政治資源,就可以在這個領域獲利頗。這使得能源產業為暴富的代名詞,卻難以實現社會的均衡富裕。這正是俄羅斯面臨的最大問題。

荷蘭病,這個詞或許最能概括俄羅斯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就如同荷蘭曾因石油和天然氣的繁榮而導致其他產業的急速衰退一樣,俄羅斯也陷了相似的窘境。發展制造業,轉型高新技產業,這對俄羅斯來說并非不可能,但需要汲取蘇聯的經驗教訓,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打破市場規律的束縛,方能讓俄羅斯在科技領域嶄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