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經濟高質量增長,我們要注重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作為老百姓的頭等大事,住房問題一直是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對于穩定經濟增長、保障就業和促進消費有著重要的推作用,有利于整經濟的良循環。下面將對剛和改善需求的弱化、城中村改造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的迫切進行分析,并認為房地產市場將從數量的增長轉向質量的提高,更好地滿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首先,現有政策導致剛和改善住房需求被削弱,投資和投機購房者無法退出市場,導致需求不足,市場陷。近年來,由于房地產市場的熱度,各地相繼出臺了搖號與預繳保證金政策、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等措施,人為提高了購房門檻,削弱了剛和改善住房需求。然而,投資和投機需求者往往不缺錢也不缺人,他們大多是企業主、老板娘、企業高層管理者、城中村拆遷戶以及一些有投資意識的公職人員等,他們往往可以用別人的份證繳納保證金來搖中多個號碼,基本上能夠在房價上漲時以較低的價格購得房產。然而,這也占了剛和改善住房需求者的份額。自2020年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各地相繼出臺了放松政策以提振市場,但效果并不明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雖然沒有明顯下降,但量卻在下降,這給投資和投機購房者帶來了出手困難。最近我以購房者的份去了杭州錢江世紀城看了兩個樓盤,一個是兩年前開盤的,一個是上個月開盤的。兩個樓盤的開盤價分別是4.5萬元/平方米和4.7萬元/平方米,開盤價相差不大。然而,目前二手市場的房價卻達到了7萬元/平方米,由于價格過高,二手房的量非常。這正好證實了我之前的判斷,即剛需求者無法在一手市場購得房產,而在二手市場又買不起房產,這使得投資和投機購房者很難退出市場。

其次,城中村改造需要避免產生新的社會不公。城中村是城市快速擴張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社會問題,這些地區存在著外來人口多、社會治安差和環境衛生狀況差等問題,不僅直接影響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還制約了土地的集約化利用和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城中村改造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拉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有重要的推作用。然而,城中村改造也可能引發新的社會不公。例如,拆遷戶通常會獲得200萬至500萬元的補償費(據房子的大小和裝修程度進行評估),同時還會獲得70平方米/人的安置房。對于獨生子的三口之家,按四人計算能夠獲得280平方米的安置房。我有一個朋友住在杭州的一個城中村,他一家三口分到了三套房子(分別是120平方米、90平方米和70平方米),總共280平方米的房產,還獲得了250萬元的補償款和安置費。這樣的資產和現金使得他們無論在哪個城市都為暴發戶。與同一城市的其他農民或大多數城鎮居民(他們大部分住在五六十平方米的中等房產中)相比,他們的差距不僅僅是一點點,而是天壤之別。這種不公平正是拆遷過程中產生的。同時,拆遷致富也帶來了明顯的弊端:那些獲得巨額拆遷款補償的人群不僅財富巨大,還產生了高人一等的優越,這顛覆了傳統的知識改變命運、努力致富的認知。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防止產生新的不公平現象。

第三,老舊小區改造對于提升住房品質、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環境有著重要的推作用。老舊小區主要包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機關和國有(集)單位建造的家屬宿舍、八九十年代的商品房以及2000年到2010年間建造的商品房。前兩者的房屋質量較差,周邊環境雜,需要重點改造。很多城市已經對部分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現在逐步轉向改造2000年以后建造的小區。我現在住的房子是2002年建造的,總覺得小區的環境和品質都不夠好,因此一直猶豫是換房還是重新裝修。如果小區進行改造,我將選擇重新裝修。加快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能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還能提升老房子的價值,釋放消費潛力。

總之,通過激發剛和改善住房需求,擴大城中村和老舊小區改造,我們可以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這將帶基建和地產上下游的投資,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商品房需求,推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