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上一次存錢是何時。銀行似乎為了一個被忘的地方,因為人們對存錢失去了信心,覺得利息太低,不如把錢用于消費或投資。這種觀念不是個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再將錢存銀行,而是尋找其他用途。據統計,2023年12月份,我國居民儲蓄率僅為28.5%,創下歷史新低,比2019年下降了6.4個百分點。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社會現象。為什麼越來越的人把錢存銀行?居民儲蓄出現嚴重下的原因是什麼?

在低利率環境下,存錢不再劃算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利率水平太低,導致存錢的收益不高,甚至低于通貨膨脹率。這一現象不僅發生在我國,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也采取了低利率政策。例如國聯邦基金利率目前僅為0.25%,歐元區的存款利率甚至為-0.5%,也就是說,銀行要向歐洲央行支付利息,而不是收取利息。我國的利率雖然相對較高,但也在不斷下調。2023年12月份,我國一年期存款利率為1.5%,而同期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2.1%,也就是說,實際利率為-0.6%。在這樣的環境下,存錢不僅不能保值,還會損失購買力,因此,許多人選擇不存錢,而是尋找其他更有收益的投資渠道,比如票、基金、理財產品、房地產等。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消費觀念的變化,消費主義盛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更新,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和即時滿足。這種消費主義傾向導致了人們將更多的資金用于消費而不是儲蓄。特別是年輕一代,他們更加注重生活驗和個人長,而不是傳統的積累財富。他們愿意為旅游、教育、娛樂、健康等方面花錢,而不是為了未來的不確定而存錢。他們認為,活在當下,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他們也更加樂觀和自信,相信自己能夠通過努力和創新來實現夢想,而不是依賴儲蓄。他們也更加開放和多元,接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而不是拘泥于傳統的社會規范和期待。這些消費觀念的變化,使得年輕人的儲蓄率大大低于老年人,也拉低了整的居民儲蓄率。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也是導致儲蓄率下降的原因之一。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公共服務的提升,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和風險的擔憂減,因此,預防儲蓄的需求也減。預防儲蓄是指人們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不利況,比如失業、疾病、養老等,而進行的儲蓄。然而近年來,我國在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比如建立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了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面,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和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增加了對教育、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投,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質量。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人們的預防儲蓄機,使得他們更愿意用錢來改善當前的生活,而不是為了未來的不確定而存錢。

綜上所述,低利率環境下,消費觀念的更新和社會保障的改善導致了我國居民儲蓄率創下歷史新低。這一社會現象反映了人們對未來更為樂觀,同時也呼喚更多適應時代需求的理財和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