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膠卷之王,全球影像領域的引領者伊士曼柯達公司(Eastman Kodak)在黯然破產之后,如今竟轉行制藥行業。日前,伊士曼柯達公司(以下簡稱“柯達”)發布公告稱,國《國防生產法案》(Defense Production Act),公司獲得了7.65億元的政府貸款,這筆貸款將讓柯達公司可以展開仿制藥工作,以此減輕國對外國藥依賴。

柯達將創建一個新的業務部門“柯達制藥”,生產“已陷長期全國短缺的原料”,一旦該部門完全投運行,將能夠制造“高達25%的用于非生、非抗菌、非專利藥品”。此消息影響,7月28日盤初,柯達(KODK)價一度暴漲350%,截至收盤,柯達漲203.05%,報7.94元/,最新總市值為3.47億元。

為獲得貸款“淪落”到賣藥?據悉,這筆貸款來自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U.S.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inance Corporation),一個類似于銀行的政府機構,這是依國《國防生產法案》發放的第一筆此類貸款。這筆貸款的發放目的是幫助加快可治療多種疾病的藥在國的生產,包括特朗普宣揚的可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抗瘧疾藥羥氯喹,以此來減輕國對印度等國家藥的進口依賴。

“我們對《國防生產法》的使用將員柯達制造仿制藥的活分,我們將奪回我們的工作,并將使為全球主要的醫療制造商和供應商。”昨日晚間,國總統特朗普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如實表示。白宮供應鏈特別工作小組負責人John Polowczyk介紹,國國的藥品生產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從國轉移出去,主要原因是為了節約本。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表示,他越來越擔心國在藥品生產的關鍵材料上對外國的依賴。

實際上,這并不是柯達第一次涉足藥品領域。柯達此前曾短暫涉足醫藥行業,1988年,柯達以近51億元的價格收購了制藥商Sterling Drug,后于1994年將其分割出售。而曾經市值高達300多億元的膠卷大王柯達,今天竟“淪落”到要去賣仿制藥的地步,這不免讓人唏噓不已。

曾經的巨頭悄然隕落。這家總部位于紐約羅切斯特的公司,創建于1880年,最輝煌的時候,在全球雇傭了14.5萬名員工,占據了全球膠卷市場三分之二的份額,甚至當時在中國市場上只有一種膠卷,就是柯達,其更是在1997年2月市值達到了最高的310億元,曾被譽為當時的“谷歌”或“蘋果”。

然而,2000年以后,全球數碼市場迅速發展,而膠卷的需求卻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不斷下降。2003年,柯達的膠卷銷售業績急劇萎,其影像部門的利潤從2000年的143億元暴跌至不到42億元。也是在這一年,柯達才宣布放棄膠卷業務,將發展中心轉到數碼產品上,但是已經錯過了轉型的最佳時機。隨著顛覆市場,曾經的巨頭悄然隕落,自2004年以來,柯達幾乎每年都在虧損。據相關數據顯示,柯達只有2007年是盈利的,還是因為那年它出售了大量資產。從2011年開始,柯達多次傳出破產消息,其價急劇下降,其市值從最高峰的310億元跌至21億元。2012年,柯達正式申請破產保護。據悉,當時柯達的資產為五十一億元,負債達六十八億元,并宣布停產數碼相機、錄像機、數碼相框等產品。

諷刺的是,最后讓柯達從攝影代名詞上跌落的數碼相機(DC),正是柯達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發的技。1975年,柯達就已經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有意思的是,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后,柯達為了自救,曾經搞了各種品牌界活謀求轉型之路,涉足過時尚圈和電子產品等領域,甚至還一度要推出手機。如今,或許是為了“生存”,柯達又轉向了制藥領域。柯達首席執行吉姆·康坦扎(Jim Continenza)表示,該公司將把重點轉移到制藥原料生產,該業務將占到公司整業務的30%至40%。

作為一家百年歷史的品牌,曾經世界最大的膠卷生產商,如今卻一直在兜兜轉轉尋求轉型。即使在昨晚價暴漲300%之后,柯達的市值也只剩下3.47億元,僅有巔峰市值的百分之一。伊士曼柯達公司希通過轉型制藥行業,重塑百年品牌的輝煌,為全球主要的醫療制造商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