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篇報道中,我們了解到了國企業的生存周期及其主要特點。據國家工商總局發布的《全國資企業生存時間分析報告》,截至2012年底,我國注冊的企業數量達到了1,322.54萬戶。其中,生存時間在5年以下的企業占比49.4%,5至10年的企業占比32.9%,10年以上的企業占比17.7%。報告還指出,企業立后的3到7年是退出市場的高發期,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瓶頸期。

從2000年以來新設立企業退出市場況來看,企業立當年的平均死亡率為1.6%,第二年為6.3%,第3年最高為9.5%。然而,一旦企業度過了七年,死亡率就會低至8%以下并不斷下降,標志著企業度過危險期。最近五年全國累計退出市場的企業達394.22萬戶,平均壽命為6.09年。

這些數據不僅僅適用于國企業,國際上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國《財富》雜志的統計數據,國62%的企業壽命不超過5年,只有2%的企業能存活50年。而在歐洲,只有65%的中小企業能夠存活3年以上,存活5年以上的中小企業只有50%。

這些數據表明,對于大部分企業而言,5年左右就是它們的平均壽命。只有數企業能夠越增長瓶頸,進中型企業甚至是大型企業的序列,平均壽命會相對延長。然而,真正能存活20年以上的企業卻是菱角。

這也給我們投資者提出了警示。在面對企業轉型和發展的難題時,我們需要謹慎考慮,并充分了解企業的生命周期。我們不能盲目地長期持有票,因為世界在不斷變化,沒有什麼東西會一直不變。

最近我對我的投資進行了一些調整,比如在食品飲料行業,我由洋河換了五糧。我也開始關注新能源領域的企業,如南網儲能、中材科技、隆基綠能和華蘭生。然而,我并不是盲目地持有大量票,而是分散在幾個不直接關聯的行業

總之,企業的生命周期對于投資安全至關重要。我們作為投資者要謹慎思考,并據企業的發展狀況做出決策。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企業的發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